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电商专业赋能乡村振兴 校村携手绘就京郊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6-30 19:3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6-30 19: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正以实际行动诠释: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奔赴;培养时代新人,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扎根大地的生长。当越来越多的“00后”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正如学校党委书记张启鸿所说:“当青春与乡村相遇,当党建与产业融合,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服务首都发展的无限可能。我们要不断深耕校村共建的‘试验田’,让更多带着泥土芬芳的育人成果在乡村振兴一线开花结果。”

专业上门增技能,电商赋能助振兴

2022年夏,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深入田间地头与门头沟区清水镇椴木沟村的村民们促膝长谈。椴木沟村藏着丰富宝藏:玉米、土豆、小米、藜麦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制作豆腐、炸糕、粉条、蜂蜜、茶叶等传统手工艺更是代代传承。

在海拔800多米的一片金黄色藜麦田边,村民李斌自豪地说:“咱这儿的藜麦,品质那是没得说,可就是卖不出去,价格也上不去。”在一旁的北京阿芳嫂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燕补充道:“是啊,咱们椴木沟村的黄芩、野毛尖等功能性茶饮品质也好,但销售渠道有限,山高路又远,只能眼瞅着好货贱卖。”面对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师生们仔细记录着村民们的需求,心里已经有了电商助农的初步计划。

不久后的一天,椴木沟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跟随老师学习电商直播技巧。崔笑宇老师打开手机,播放了一段精彩的直播视频。“大家看,这个主播是怎么介绍产品的,他用了哪些话术,怎么和观众互动?”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声。村助理员连国轩是个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接受得快,他举手问道:“崔老师,要是直播的时候没人看,怎么办?”崔老师耐心地回答:“那就要提前做好推广,邀请朋友帮忙转发,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吸引观众。直播的时候,要真诚地介绍产品,让大家感受到咱们农产品的绿色健康。”

为打造品牌特色,电商专业师生全力打造“隐逸椴木沟”品牌视觉标识。学生们拍摄晨露中的香菇、夕阳下的核桃树,并制作成动态产品海报——“要让城里人隔着屏幕闻到山野气息。”

三个月后,由电商师生帮助创建的“椴木沟山珍馆”淘宝店正式上线。“这手机真能把香菇卖到上海?”67岁的李宝友大爷半信半疑。但当看到客户的好评后,他激动得手直抖:“卖出去了!天津的客户说咱家香菇比超市香!”

如今,椴木沟村已形成“线下合作社+线上矩阵”的立体销售网。通过价格梯度策略,鲜货走社区团购,干货攻电商平台,碎料制调味品拓宽产品线。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集体在特产销售方面总收入突破68万元,2023、2024连续两年村集体收入成功破百万元大关。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清水镇椴木沟村的增收案例被评选为2024年度北京市农民增收典型案例。

电商赋能山沟沟 直播打开致富路

“咱们去年‘华山红樱’首秀就卖出3000单,今年得在包装上突出‘北纬40°黄金种植带’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学生设计的卡通桃农形象贴纸,肯定能卖得更好!”平谷区大华山镇组织委员张建频频点头:“你们这些‘00后’脑瓜子就是活,咱农民也能借互联网东风过上‘云生活’喽!”

2023年暑假,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第一批电商师生到大华山镇开展社会实践。“大叔,您觉得咱村民宿要是增加亲子手工桃核雕刻体验,能不能吸引周末自驾的游客?”挂甲峪村百年老槐树下,学生马舒雅半蹲着与村书记李晓玲攀谈,笔记本上记满“民宿缺特色”“农产品包装老土”“直播没人看”等村民心声。为精准对接需求,该专业开展“百户走访”行动,300余次入户访谈形成15份调研报告,梳理出12个发展痛点。

针对“华山大桃”品牌力不足的问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熬夜打磨出6款国潮包装:将平谷八景融入礼盒图案,为单个桃子定制印有“桃醉平谷”字样的网套;学生还制作《农产品直播30问》手册,手把手教村民用手机剪辑带货视频;电商专业学生还为西牛峪村设计玉露香梨销售方案。“这些大学生接地气,提的建议都是咱想得到却做不到的。”李晓玲指着新上架的文创产品,笑得合不拢嘴。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刚下树的平谷大华山镇有机大桃,咬一口汁水爆满——”2024年6月的电商培训现场,学生杨婷钰站在补光灯前示范带货技巧,台下48岁的村支书张立军举着手机认真录像。“原来直播要先讲‘虫子少、日照足’的优势,再教大家‘收到货先放冰箱’的保存方法,这个‘套路’管用!”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记下“痛点+方案+互动”六字诀。

针对村民“想触网却不会用网”的困境,村支部联合学校电商专业教师打造“乡村振兴微课堂”。8场培训覆盖300余人次,课程表精准对接农时:3月讲“农产品品控与分级包装”,5月教“短视频拍摄构图技巧”,7月开“直播带货话术设计”,9月办“双十一营销策划”。在镇党群服务中心教室,常常出现祖孙三代同堂学习的场景——年轻人学直播运营,中年人学包装设计,老年人学手机接单。“我一个种地的老太婆,现在也能在拼多多开店了!”58岁的果农李凤兰展示着自己的店铺页面,大桃销售季单日流水突破5000元。

电商专业通过技能助力,使2024年大华山镇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40%,探索出一条“校村协同、产教融合”的特色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产教融合”为笔,以“青春智慧”为墨,绘就了一幅校村携手、双向奔赴的生动图景。从门头沟区的藜麦田到平谷区的桃林深处,从“隐逸椴木沟”的电商矩阵到“华山红樱”的国潮包装,这群“00后”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技术激活产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深度融合。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