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枣阳市熊集镇的空气中便弥漫着清甜的桃香,市集上全是桃农们忙着交售。烟农董辉伦弓着腰,将最后一筐沾着露水的桃子装进了三轮车,这装桃子的利落劲和往年抢收烟叶时的利落劲如出一辙,只是这一次,筐子里散发是甜腻的果香。
账本第一页:时间接力,“静默期”变“黄金档”
“让收完烟叶的时间变为桃子的黄金档”这是烟农董辉伦常说的一句话,他直起了酸痛的腰,长舒了一口气,眼睛里满是欣喜,他拿出自己的记账本,纸张上记满了各类收支明细,两道截然不同的曲线清晰交织。“种烟到目前为止投入了快二十万,种桃今年投入了三万多,早桃已经有十万左右的收入了,等烟叶收完晚桃还能再卖点”他笑着说道。
图为烟农董辉伦桃子装车的场景
桃子的种植是烟农开辟出的第二条增收路,“只种烟叶,每年感觉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没有利用,另外只种烟叶,抗风险能力有点弱”董辉伦回忆起前几年的状态时,眉头微微皱起。烟叶生产的关键节点在每年的5月-9月,桃子生产的高峰期在5月-7月与9-10月,牢牢把握这些节点,让时间接力,就能增收。
账本第二页:技术共用,“金叶标准”育“蜜桃品质”
在董辉伦的桃园里,处处都能看到烟叶种植的痕迹,他蹲在一株挂满青桃的树旁,指着缠绕在枝条上的细小软管说道“这套滴灌设备还是烟草局的技术员帮助下安装的,现在一根管子两边用,省钱又省力”。他又示范着疏果的动作,快速准确地摘掉多余的小果,“肥力就这么多,要留好果间距,在烟田里种烟的习惯,现在在桃树上全用到了”。什么时候该剪枝,什么时候防冻害,什么时候抗旱,心里都如明镜。烟桃种植技术相通,老烟农几十年的种烟智慧此刻运用到桃树上也依然可行,用金叶的标准来培育蜜桃的品质。
图为烟农董辉伦利用烟叶技术培育出的桃子
账本第三页:人才共用,“一套班子”两头用
每个烟农都有自己的工人班底,董辉伦也不例外,他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指着正在桃园里忙碌的几个身影说:"这几个老伙计,都跟着我种了几年烟了,现在烟桃两不误,一个人顶两个人用!”。会烟叶打顶,很容易就学会桃树剪枝;会烟田排水的,给桃园挖沟也很在行。“最难熬的其实就是现在这个时候,烟叶临近采收,桃子又赶上膨大期,两边都需要人,就把劳力分成两班,早班下烟田,晚班摘桃子,把大伙累的够呛,但也算是没耽误农时。”董辉伦感慨道。
图为工人修建桃枝的场景
账本末页:风险对冲,烟桃双保险
“前年下暴雨几块烟田淹了不少烟,产量降低了很多,坡上种的桃子却因为温差大增收了不少,技术要两头扎根,遇到灾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董辉伦拿出了两份保单,一份是烟叶种植保险,一份是桃价指数保险。“这两份保险一年也才千把块钱,但带来的安全感却不止千把块钱,并且啊每次技术员来我烟地里指导的时候,也总会去桃林里看看,我的心里更加踏实了”。他小心翼翼的将两张保单收好,那动作就像收到第一张烟叶收购单一样郑重。烟是压舱石,桃是扬帆风--双桨划船,浪里也稳当。
图为技术员贺子豪在烟田旁桃林查看的场景
当烟田的翠绿与桃林的硕果在季节中交相辉映时,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在烟农的账本里记载下了“烟桃共生”致富经!(李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