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桂黔三省交界的群山环抱中,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宛如一颗遗世明珠,皇都侗文化村则是明珠上最耀眼的华彩之一——鼓楼高耸入云,风雨桥横跨碧波,侗族大歌悠扬回荡,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千年民族文化的厚重底蕴。
怀化市通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扎根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以农网终端建设为基石,以烟旅融合为桥梁,在古老的侗寨乐章中,精心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匠心筑终端:古韵今承,奏响文化传承强音
(“湘村636·湘都烟酒行”院内)
踏入皇都侗文化村,晨雾缭绕间,鼓楼的倒影在溪水中摇曳生姿。沿着青石板路前行,旅游特色终端“湘村636·湘都烟酒行”古朴而别致的木质招牌映入眼帘。
门头复刻的鼓楼飞檐斗拱,气势非凡,檐角悬挂的手工银铃随风轻响,叮咚声与远处传来的芦笙曲调交织,宛如一曲悠扬的侗族迎宾曲。
为打造这座极具侗族特色的终端,店铺特意邀请侗族木构建筑非遗传承人给予指导。
“我们侗族的
(“湘村636·湘都烟酒行”院内)四平八稳,梁柱之间全靠榫卯结构连接,不用一颗铁钉。”设计师吴青老先生一边抚摸着门头精巧的榫卯,一边解释道,“这里的弧度,像侗家姑娘舞动的裙摆,看着既灵动又喜庆。”
店铺建筑外观采用黛瓦木墙,与周边侗寨木楼完美融合,仿佛是从这片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走进店内,仿佛置身于侗族文化的殿堂。地面铺设的青石板上,雕刻着侗族特有的八角花、太阳纹等图案,每一道纹路都凝聚着侗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墙面以靛蓝色侗锦为背景,将卷烟陈列巧妙融入其中,放置于柜中墙上的各种卷烟在侗锦的映衬下,既彰显出现代的精致感,又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特制的竹编展架上,卷烟与侗族银饰、刺绣工艺品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灵动的艺术画卷。
“各位贵客,快来感受一下我们侗族大歌的魅力!”零售客户曲亮伟热情地招呼着进店的游客。
在通道县局(分公司)打造的“侗族文化互动角”,游客只需轻轻扫码,便能聆听侗族大歌那空灵悠远的天籁之音,感受穿越千年的民族韵律。戴上耳机观看视频,瞬间仿若置身热闹非凡的侗族百家宴,与热情好客的侗族同胞一同举杯欢庆。
每月定期举办的“侗锦织造体验日”,游客们在织布机“咔嗒咔嗒”的声响中,跟着侗族阿婆学习穿针引线。
“这经纬交错,就像我们侗族的生活,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智慧。”70岁的李秀娣奶奶一边示范,一边笑着说道。
曲亮伟还化身“文化传播者”,每当游客驻足卷烟陈列区,他就会生动地介绍:“您看这烟盒上定制的图案,是我们侗族的‘千人大合唱’纹样,象征着团结和热闹。以前我们侗族办喜事,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唱歌,那场面可热闹啦!”
如今,这里年接待研学团队超80批次,成为远近闻名的侗族文化传播高地,店铺非烟商品销售额实现了200%的惊人增长。
创新融业态:多元联动,点燃消费升级引擎
(游客驿站)
在文旅消费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道县局(分公司)敏锐洞察市场需求,指导“湘村636·湘都烟酒行”大胆创新,构建起“卷烟+特色商品+沉浸式体验+贴心服务”的多元复合业态,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这款‘侗族节庆礼盒’太惊艳了!既有定制烟标,又有侗锦礼盒套,带回去送朋友,既有面子又有特色!”来自广东的游客李锦姗女士兴奋地说道。旅游旺季,店内游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精心打造的“侗乡风情”主题陈列柜前,本地畅销好物邂逅侗族非遗匠心,成为游客们争相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
特色商品区里,从香醇的侗王茶、鲜美的腌鱼,到精美的侗锦围巾、精致的银饰摆件,每一件商品都饱含着侗乡的独特韵味,让人爱不释手。
“老板,能帮我预订今晚的侗族民宿吗?我还想租一套侗族服饰去拍照!”游客张睿舟先生询问道。“当然可以!您看,这是我们合作的民宿,各有特色。我们店里这套服饰您穿着肯定好看,拍照特别出片!”零售客户曲亮伟熟练地递上一本手绘版《皇都侗寨探秘地图》,“您拿着这个地图,还能找到几个小众打卡点呢!”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通道县局(分公司)积极搭建跨界合作桥梁,通过统筹资源、精准对接,推动“湘村636·湘都烟酒行”与景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创新推出“锦绣侗乡·霓裳六月”“徒手抓鱼鸭比赛”等特色文旅消费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兴商,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消费新生态。
“我就是因为在这里买东西送了戏票,才有幸看到这么精彩的侗族大歌表演,真是太值了!”四川游客王雅华阿姨赞不绝口。
目前,该终端年均为景区导流超3000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增收超20万元,真正实现了烟旅融合的互利共赢与良性发展。
联农促共富:携手同行,编织乡村振兴网络
(助农专区)
通道县局(分公司)始终牢记企业社会责任,以“湘村636·湘都烟酒行”为纽带,将企业、终端与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编织出一张坚实的乡村振兴“共富网”。
“多亏了烟草公司,我的腌鱼腌肉现在不愁卖了,收入比以前高多了!”55岁的农户吴俊景大哥站在“侗乡助农专柜”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他的腌鱼只能在村里零星售卖,如今,通道县局(分公司)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乡村,精心筛选优质农产品,统一设计带有侗族特色纹样的精美包装,借助终端平台推向广阔市场。
“以前包装简陋,很难卖出去。现在这包装,又有民族特色又精美,就像个艺术品,游客都抢着买!”吴俊景大哥感慨道。
为帮助农户更好地适应市场,提升经营能力,通道县局(分公司)联合县文旅部门、农业部门和就业部门,开展“侗寨创客培训”。
“大家看,通过这个湖南烟草店铺管理系统,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哪种农产品卖得好,什么时候该补货,还能分析出游客的消费喜好。”客户经理孙苑在培训课上耐心地讲解。农户们围坐在终端的休息区,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提问交流,学习热情高涨。
针对偏远村寨农产品滞销的难题,通道县局(分公司)积极搭建“云上侗乡”电商平台。
直播镜头前,驻村工作队队长陈立锋对着手机热情地吆喝:“家人们,看看我们侗乡的葛根粉,纯天然无污染,冲泡后香甜顺滑,买三盒还送侗锦小布袋!”
在“侗年节”“大戊梁歌会”期间,“湘村636·湘都烟酒行”联动11个村级服务点,开展为期一周的促销活动,累计销售农产品15万元,帮助12户脱贫户人均增收5000元。
此外,通道县局(分公司)还参与建设“侗族非遗传承基金”,用于修缮村寨道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侗族大歌、侗锦织造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有了这笔基金,我们就能举办更多的传承活动和培训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老祖宗的手艺,把侗族文化传承下去!”侗族大歌传承人吴语彤老师激动地说。
从文化传承的深度挖掘,到业态创新的多元融合,再到联农共富的扎实推进,“湘村636·湘都烟酒行”已然成为通道县烟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通道县局(分公司)将继续深耕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举措,书写烟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古老的侗寨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作者:裴梦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