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河南淇县沬水河廊桥上灯光璀璨,一场别开生面的"廊桥音乐会"正在上演,台下数百名观众或坐或立,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这是淇县创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淇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挖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创新驱动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挖文化IP,激活文旅新动能。淇县依托《封神演义》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魔家四将巡游、封神社火表演、实景演出《忠臣比干》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云梦山VR体验让游客穿越神话世界;封神研学线路实现寓教于乐;赵庄封神民宿提供"梦回千年"的特色住宿。这些创新举措,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机,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
创新服务模式,文艺下乡进万家。淇县首创"青春π夜校",整合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非遗传习所、文化合作社等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文化培训体系。这一创新模式让艺术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相关经验被央视《新闻直播间》、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打造文化品牌,点亮城市夜经济。"廊桥音乐会"已成为淇县夜间文化的亮丽名片。每周五、周六晚在沬水河廊桥举办的公益演出,融合古典、民族、流行等多种音乐形式,累计吸引观众60余万人次。这一活动既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又培育了本土文艺人才,获得河南卫视等媒体高度评价。
科技赋能文化,阅读体验再升级。淇县图书馆打造的36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展厅,集VR技术、数字化展示、大屏交互于一体,成为全省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创新标杆。依托"淇河书屋"平台,开展"诵读经典"、"诗词大会"等320余场主题阅读活动,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参与,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我们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民生工程来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淇县文广旅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建立"咱村有戏"、"乡村村晚"等常态化艺术普及机制,每年开展活动600余场,参与群众超21万人次。
文化惠民润物无声,文旅融合方兴未艾。淇县通过体系化建设、品牌化打造、数字化赋能等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与文旅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新路。未来,淇县将继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