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学生管理面临规模化与精细化双重挑战的背景下,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立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优势,探索出一条“专业研发+管理创新”的特色路径。学院组织学生自主开发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覆盖1700余名学生的数字化管理网络,推动学生工作从传统行政模式向智慧治理模式的系统性变革。
学科融合:创新网格管理顶层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将学科特色深度融入系统构建,依托经济与管理学科的交叉优势,形成“专业研发-管理实践-育人融合”的创新模式。信管专业学生运用数据库设计、业务流程建模等专业知识,以寝室为单元构建管理网格体系:每个网格配备学生干部担任网格员,辅导员与班主任作为网格管理员,形成三级治理架构。这种以学科为根基的管理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将代码写在管理一线的实践平台,又通过专业思维重构管理逻辑,使系统天然具备数据治理、流程优化等学科特性,为网格化管理注入专业内核与创新动能。
学生赋权:激活自我治理内生动力
系统创新设计学生参与式治理机制,通过“个人数据中心”模块引导学生成为管理主体。学生需定期维护活动参与、获奖情况等信息,在数据复盘过程中形成自我认知。这种数据驱动自我管理的模式,使学生从管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实现了从“被管理”到“自我管理”转变。形成“管理创新-专业成长-育人成效”的良性循环。
精准治理:构建数据驱动管理体系
网格化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学生管理的精准化与科学化。网格员每日收集学生晚归、寝室卫生等日常信息,形成标准化管理台账;辅导员依托系统整合的学业成绩、家庭情况等多维度数据,开展针对性管理工作。在学业帮扶中,系统通过成绩分析识别学习困难学生,协调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在资助工作中,结合家庭经济数据与消费行为分析,确保资助资源精准分配;在评奖评优中,通过设定量化指标实现符合条件学生的系统筛选。这种基于数据的管理模式,推动学生工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
资源协同:优化跨部门管理流程
系统通过集成各部门数据与业务流程,实现学生管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教务平台对接实现成绩数据实时同步,为学业管理提供依据;与心理普查系统联通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支持动态心理关怀;在资助管理中,整合家庭经济信息与资助数据,形成“困难认定-资助匹配-效果跟踪”的全流程管理。此外,系统还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在评奖评优、危机干预等工作中实现多部门协同,推动管理流程从分散化向集约化转变,提升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学科特色构建的网格化智慧管理系统,是高校学生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该系统将专业知识与管理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治理,借助资源协同优化管理流程,依靠学生参与激发治理活力,为规模化学生群体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系统功能,深化智慧思政模式应用,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图片由关京、单鑫、张煜明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