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路再出发:中越铁路书写共赢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6:0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6: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5日,T8701次列车从南宁站驶向河内,这标志着时隔五年,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恢复开行。(新华社客户端)

经贸与人文“双轨驱动”,让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中越铁路的恢复绝非简单的交通复原,而是两国合作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夕发朝至的亲民票价软卧列车,使得跨境“金钱与时间”上的成本达到黄金平衡点,更以“商贸+旅游”的双重属性激活两国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值得深思的是,这条铁路恰似中越关系的隐喻:中国标准与越南需求的“套轨”兼容,既尊重差异,又创造共同利益。当越南咖啡农的货柜与中国电子配件同车运输,当两国游客在列车广播的中越双语中相视而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此刻具象化。

技术破壁与枢纽赋能,南宁有了“东盟支点”新使命。轨距差异曾是制约跨境铁路发展的痛点,而中国创新的“套轨技术”像是一把直击痛点的手术刀,把这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给直接切除。这一突破背后,是南宁从地理上的“中国边境”向“东盟枢纽”的华丽转身,同时通过贵南高铁的衔接,使得南宁在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地位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未来南宁或将成为“一带一路”与东盟陆海新走廊的“十字路口”。技术破壁的背后不止于铁轨上的联通,更启示着国际合作真正的联通:需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来破解发展之难题、满足人民之所需。

从“走得通”到“走得好”,跨境体验出行实现“温度革新”。全列软卧、跨境通关流程优化、多语言服务……这趟列车用细节重新定义出国体验。相较于航运出国的高昂票价和公路出行的颠簸耗时,铁路以接地气的舒适性,让出国游不再是高消费的代名词。更深远的是,它塑造了一种“邻国即邻居”的亲近感——当越南留学生用手机扫码支付列车餐食,当中国背包客在河内站与越南摊贩砍价,这种日常化的跨国互动,正是民心相通最朴素的表达。

钢铁长龙飞驰之处,皆是合作共赢的风景。中越铁路的“三轨并行”,既是对历史隔阂的跨越,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铺设。当更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拆解制度与技术的发展壁垒,这条铁路将成为一种象征:真正的互联互通,不在于消除所有差异,而在于找到差异中共振的节奏。从南宁到河内,车轮滚动的轰鸣声里,正传来亚洲命运共同体铿锵前行的回响。(唐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