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仓管员” 闲时“救生员”

平时“仓管员” 闲时“救生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0 13: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燕姐,快看,老高又参与救援了。”在车间仓储管理科办公室,小赵举着手机快步冲了进来。朋友圈里那个把伤者抬上救护车的熟悉身影,正是他们的同事高志宏。这位来自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仓储管理员,在业务生活中同样书写着担当。

那天是4月12日,当天空还泛着鱼肚白,高志宏早早收拾好骑行装备,他们此行是骑行到丽江石鼓镇。作为“逸行骑行团”的骨干成员,他特意检查了急救包和工具。这是多年参加户外运动养成的习惯。“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多备点东西心里踏实。”他常对队友念叨。

当日下午骑行队经过剑川境内时,天空中忽然飘起了小雨,山路变得湿滑泥泞。高志宏主动骑到队伍最前方,提醒队友:“减速,保持车距!”话音未落,在距离剑川县城500米左右的一个急弯坡道,猛然出现了这样一幕:一辆白色货车侧翻卡在隔离墩与道路指示杆之间,车头悬空摇摇欲坠,发动机仍在轰鸣,满地破碎的西瓜瓤混着雨水,看上去一片狼藉。

“救命!帮帮我们!”一名浑身湿透的女子踉跄着冲向骑行队伍。高志宏猛蹬脚踏率先冲上前,只见车内副驾驶位下方躺着一名昏迷男子,额头血迹顺着雨水蜿蜒。

“老王带人设置警示标识!小李立即拨打120、122!张姐跟我来!”仓储安全管理工作锤炼的应急机制瞬间启动。他半跪在泥水中探查伤员颈动脉:“呼吸平稳,还活着!”他的声音像定海神针,让慌乱的大家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雨越下越大,气温骤降至8℃。“蓝天救援队”出身的骑友老黄抽出骑行服垫住伤员头部,众人撑起防雨布搭建临时庇护所。高志宏脱下冲锋衣裹住瑟瑟发抖的女子,自己仅着单衣跪在泥泞里,双手紧握伤员手掌实施“生命体征呼唤法”。

救援现场

“兄弟,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到。”“不能睡,你媳妇还等你回家!”带着大理方言的呼唤穿透雨幕,与伤者微弱的脉搏形成共振。40分钟,2400秒,高志宏用体温和信念筑起生命通道,直到救护车刺破雨帘的鸣笛声响起。

雨过天晴,高志宏等人帮着把伤者抬上救护车,得知其生命无碍后,大家都长舒一口气,再次踏上了预定的行程。

有人问他:“救人时不怕危险吗?”当问及救援动机时,高志宏爽朗的声音里透着大理汉子的淳朴:“看到有人遇险,只想着赶紧救人,来不及想那么多。”无论是仓储岗位工作的严谨,还是骑行途中救人的果断,亦或是洱海边救人的本能,都是高志宏责任担当的延伸。多年来,他参与苍山迷途驴友搜救4 次 ;洱海溺水者紧急施救11 次;获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2016年度海上搜救奖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春城晚报第415期正能量奖章;大理州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章。

2017年12月28日,大理卷烟厂职工高志宏(左2)获交通运输部海上搜救中心见义勇为奖励现场(1)

如今在业余空闲时间,高志宏还是会出现在他的“驴友群”“游泳群”“健身群”组织的活动中,他的随身挎包里永远备着救生哨和急救包,他说,只要有需要,自己随时都愿意挺身而出。

(图片由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 李燕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