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简村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基地的大棚内,棚架上的金桃猕猴桃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庞进超正在进行疏果和管护,“猕猴桃种质资源很重要,金桃是我们县的主打品种,每斤能卖到5块钱以上,价格高,需求量大,很受市场欢迎。”庞进超说。
西峡县依托丰富的资源,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猕猴桃与山茱萸、香菇形成“三足鼎力”之势,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特色产业。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西峡县猕猴桃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
西峡县是国内猕猴桃科研的“先行者”,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西峡县就成立了猕猴桃研究所,开始开展猕猴桃科研攻关,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1980年,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支持下,西峡县建成规模为500亩的全国第一个山地人工栽培猕猴桃园,培育出“华光二号”“华美一号”两个猕猴桃优良品种,为国内360多个单位提供种苗。
经过40多年的培育发展,西峡县目前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4.5万亩,形成了“红、黄、绿”果实和“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的科学布局。2024年,全县猕猴桃挂果面积8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8.2亿元,基地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前列;全县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猕猴桃4万吨,研发生产的果汁、果片等8大系列3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构建了“院所+高校+企业+基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10余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累计收集保存猕猴桃种质资源518份,选育优良品种20余个,形成了从种质保存、品种选育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图片/靳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