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聚爱·情暖山乡 ——铜仁驻村干部田仕进与青年博主柳拜携手点亮留守儿童希望之光

微光聚爱·情暖山乡 ——铜仁驻村干部田仕进与青年博主柳拜携手点亮留守儿童希望之光

来源:鲁网 2025-05-19 16: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5月,贵州省铜仁市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爱心接力温暖了深山里的留守儿童。住村干部田仕进与网络博主“柳拜”因扶贫结缘。他们通过精准对接需求、集结社会力量,为山区儿童送去生活及学习物资。这场行动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乡村、服务社会的担当,更成为“互联网+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驻村干部“细察困境”:从“旁观者”到“行动派”

田仕进是铜仁市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常年扎根基层的他,敏锐察觉到留守儿童面临的新困境——部分家庭因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乏学习辅导和心理关怀;山区物资运输成本高,课外书籍和部分物资长期短缺。“孩子们的眼神让我无法忽视。”田仕进事后回忆说。

2025年5月,田仕进开始尝试主动寻求社会力量支持,来帮助山区的留守儿童。通过互联网平台,他联系到因慈善而走红的学生博主柳拜,两人一拍即合。

青年博主“破圈聚力”:从“线上声量”到“线下行动”

柳拜,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因在短视频平台记录公益足迹而收获54.8万粉丝。得知田仕进的求助后,他连夜发布倡议视频,迅速引发关注。短短一周内,100名网友自发参与,累计捐赠书包、文具、课外书籍等物资近2000件。

“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无数人的力所能及。”柳拜表示,自己深受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感召,希望通过互联网打破地域壁垒,让更多人成为“微光”,照亮山区孩子的成长之路。 

收到新书包的留守儿童小芳(化名)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拥有彩笔和绘本,以后想当画家,把家乡画给更多人看!”

时代缩影:青年力量与政策导向的同频共振

田仕进与柳拜的故事,是铜仁市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实践的缩影。近年来,铜仁市通过“四套组合拳”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培育“乡村文旅带头人”,推动“村集体+农户”产业模式,为基层注入活力。而柳拜的行动,则呼应了中央一号文件“举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彰显了青年一代以创新思维赋能公益、以实干精神践行使命的品格。

田仕进坦言:“扶贫不仅是政策落地,更是心与心的连接。每一个孩子的笑容,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柳拜用行动证明——平凡人也能成为改变社会的‘关键变量’。”

从驻村干部的“铁脚板”到青年博主的“云力量”。

从政策引领到社会参与,当代青年人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这场爱心接力亦证明:当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炬,便能照亮共同富裕的壮阔征程。田仕进的坚守与柳拜的号召,如同一粒火苗,点燃了社会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而真正让星火燎原的,是百名捐赠者的点滴善意与无数"沉默同行者"的托举。这场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从不需要"孤胆英雄",它需要的是千万双手的接力——有人扎根乡土丈量需求,有人搭建桥梁传递温暖,更多人则以微小而坚定的行动汇成江河。正如党中央所倡导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当平凡人的微光彼此映照,便是时代最磅礴的力量。

(罗宗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