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边疆乡野探路径:昆工团队实地调研三地产业寻新机

数智赋能边疆乡野探路径:昆工团队实地调研三地产业寻新机

来源:鲁网 2025-05-19 16: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的当下,边疆地区乡村产业的振兴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拼图。数智物流作为连接城乡市场、激活产业动能的关键力量,其在边疆乡村的应用与发展备受关注。2025 年 3 月,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字乡村调研团队奔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中和营镇、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三街镇,深入快递进村工程、电商服务站、农产品加工中心等一线场景,探寻数智物流赋能乡村产业的发展密码。

春日的中和营镇,山间绿意盎然,道路蜿蜒向前。调研团队踏入中和营镇快递进村工程站点时,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呈现在眼前。货架上整齐排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包裹,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智能分拣设备,将包裹按照不同村落进行分类。据站点负责人介绍,快递进村工程实施前,村民取寄快递需要往返几十公里到镇上的快递网点,极为不便。如今,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送路线,依托数智化手段,实现了快递从乡镇到村的直达配送。智能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追踪包裹位置,村民可通过手机短信或小程序获取取件通知,大大提高了快递配送效率和村民的满意度。然而,繁荣背后也暗藏挑战。调研发现,尽管快递进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偏远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此外,部分村民对智能取件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取件效率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农村地区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现有工作人员多为当地村民,缺乏系统的物流管理和技术知识,难以满足数智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

离开中和营镇,调研团队来到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电商服务站。服务站内,年轻的主播们正对着镜头热情地介绍当地特色农产品,直播间里互动频繁,订单不断。服务站的墙上,实时更新着农产品的销售数据和物流信息,科技感十足。长湖镇电商服务站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数智物流技术,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石林人参果、撒尼刺绣等推向了全国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同时,与专业物流企业合作,利用冷链物流、智能仓储等技术,确保农产品新鲜、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

但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也发现了一些制约电商服务站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一方面,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批次的产品在品质、规格上存在差异,影响了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销售旺季,物流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包裹积压、配送延迟等问题。此外,电商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专业的运营、推广、设计人才匮乏,限制了电商业务的创新和拓展。

最后,调研团队抵达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三街镇农产品加工中心。走进加工中心,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轰鸣作响,工人们在数智化生产线的辅助下,有条不紊地对农产品进行清洗、加工、包装。在这里,核桃、野生菌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变成了附加值更高的食品、保健品,通过数智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市场。农产品加工中心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了资源浪费和产品积压。同时,加工中心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然而,加工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数智化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物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加工品的保鲜和运输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对冷链物流和包装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加工中心的品牌影响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此次对云南省三地的实地调研,昆明理工大学数字乡村调研团队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农户等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数智物流在边疆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数智物流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未来,团队将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企业优化运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边疆地区数智物流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撰稿/供图:谭陈元然、蔡一帆、李营营、李欣、何润达、姚金韦、单靖涵、张乾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