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文化东城”会客厅活动聚焦“媒介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趋势”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文化东城”会客厅活动聚焦“媒介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趋势”

来源:鲁网 2025-05-19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文化东城”会客厅2025年第二期活动聚焦“媒介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趋势”,邀请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华侨大学周边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博鳌国际地理标志大会副主席陆地,结合东城区文化资源优势,探讨媒介产业的发展格局与前沿趋势,为首都核心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沿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通信方式正逐渐被新媒体通信所超越,新媒体以其高效、低成本、多功能性等特点,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陆地通过一系列的生动案例,展示了新媒体在传播媒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并强调了技术进步在推动媒介产业变革中的核心作用。在公共媒体与自媒体的特征分析中,他强调二者并非零和竞争,而是互利互促、相辅相成。公共媒体凭借权威性与资源整合力,仍是政策传播的主阵地;而自媒体则以“一键生成万字小说”的AIGC技术革新内容生产,通过动态漫、短剧等形式,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抢占年轻市场,也成为我们有效引导和有力管控的重要力量。二者的融合将催生“介分体合”新模式,即媒介形态分化但内容产业聚合,形成全链条文化消费生态。

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坐拥中轴线文化遗产、胡同肌理、非遗宝库等众多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陆地以“周边传播理论”为切入视角,强调在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周边的空间、社会、事件和时间资源,形成资源网络,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一是形成空间资源网络化,如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让钟鼓楼“时间的故事”数字展再现“暮鼓晨钟”历史场景,链接全国文化资源,形成跨地域传播联动;二是形成社会资源协同化,依托文物活化和演艺新空间建设,将颜料会馆、石埭会馆等会馆建筑转化为“文化+科技+商业”融合空间,通过直播、短视频扩大影响力;三是形成事件资源IP化,如放大“故宫以东”品牌效应,以潮玩IP赋能区域内重要文化地标。通过深入挖掘东城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高质量、多元化的文化内容,打造具有东城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整合区属融媒体资源,扩大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文化资源活化与传播创新,为东城区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媒介革命本质是文明的升级。东城兼具古都文脉与创新基因,有望以‘周边传播’理论为锚点,成为城市文化治理的标杆。”这场讲座不仅为媒介产业擘画了技术驱动下的未来图景,更以东城为样本,诠释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生命力,让文化遗产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当代叙事。下一步,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还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深耕“文化东城”会客厅IP,从资源整合、媒介融合、国际表达等多维角度,助力文化遗产资源成为“活”起来的文化生命,为东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