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 如何守护中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小学场景中,人工智能正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过,在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同时,怎么杜绝“代劳式”使用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AI浪潮下 如何守护中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6 10: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现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小学场景中,人工智能正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过,在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同时,怎么杜绝“代劳式”使用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中小学生怎样用好AI?如何在拥抱AI的同时,保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正在举行,总台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在会场内外寻找答案。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的“星屿学院”,3000平方米的未来学习中心里,一场跨学科探索正在进行。在这里,通过VR设备,同学们能够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在AI专属智能体的帮助下获取火星环境数据。同时,在“材料车间”,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图纸,选配符合火星车设计方案的标准配件,还能在3D打印区建模打印定制化车标。准备好材料后,同学们再与AI专属智能体对话和讨论,生成制作流程图,在“组装车间”进行拼装与编程,实现远程遥控模拟火星车行驶与机械臂救援等功能。

在自制火星沙盘的帮助下,一场模拟“智能火星车救援任务”的运行测试缓缓展开,该校信息技术老师孙敏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有趣的课程。

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信息技术老师 孙敏:这个课程是我们打造的人工智能项目式课程,从前期的教研、中间的研讨,到拼装、编程,再到后面的人文、音乐、地理,它其实是组装的一个课程。包括这个机器也是需要拼装的,它的履带、滚轴,它的对称性,我们都要花时间去研究、打磨,它的路程长短,我们都要去计算。

眼下,人工智能+教育正迅速地在中小学场景铺开,像这样利用人工智能展开基础教育教学的场景越来越多。就在几天前,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应用场景中,应以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为前提,通过规范化使用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能,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谈到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学场景下的应用,对于记者抛出的“如何守护中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问题,武汉市二桥中学校长彭葆蓓表示,并不担心。

武汉市二桥中学校长 彭葆蓓:现在有了这个规范,其实对我们特别是基础教育来说,最好有一个纲要或者是有一个方法、有个步骤如何去做。我们需要的是把最基本的素养课上好,就像我们从小教孩子们吃饭拿筷子一样,他只要会拿筷子,我们不担心他以后会怎么样。把规范的动作教好,现在很有必要,也正当时。我们一定会让孩子们首先在校内是安全的,然后合理地去使用人工智能,我们会划一定的规则。

那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AI应该怎么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认为,学生应在教师监督下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在考试等环节应避免使用,以确保真实水平的考查。而在作业等场景中可借助人工智能辅助纠正语法、排版等问题,但核心观点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绘画、音乐等创作任务中,应注重考查学生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融合度。

在苗逢春看来,未来教育应减少死记硬背内容,更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辨别和批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现实的差异。

人工智能将会给教育理念、内容、场景、方法、评价等带来变革,但与之相伴的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多重问题也不容忽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人工智能教育的有序推进是一个系统化的创新工程,对传统教育模式有显著的挑战。落实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层打造人工智能课程,强调学生从体验到认识、从理解到应用、从探索到创新、从安全到伦理的进阶学习。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伦理是创新的边界。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我们积极倡导并呼吁,社会各界、全球各国携手共建全方位的技术防护体系和科学的伦理。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