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以心育人 筑梦成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5 16:3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15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阳光洒在劳动实践基地的番茄苗上,琅琅书声与鸟鸣交织,学生们挺胸诵读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这是南阳育才高中清晨时的一幕幕,学生们脸上洋溢着阳光和自信,谁能想到,他们中有不少曾是学困生。该校秉持“以爱为底色 静心做教育”理念,用爱与智慧书写了一部青春“变形记”——让厌学者考上“211”高校,让迷茫者重拾自信,让“迟开的花朵”绚丽绽放。

心理健康教育:破冰心灵,唤醒成长内驱力

面对学困生群体,南阳育才高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点,构建起“心理破冰+学业护航”的特色模式。学校通过绘画、书信等非语言方式帮助学生释放情绪,开展“给初中老师的一封信”活动,引导学生自我疗愈。同时,全员导师制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成长合伙人”,通过深度谈心、心理测评和动态追踪,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疏导。一位同学曾因重度厌学而休学,在导师的陪伴下走出阴霾,最终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生动例证。

个性化定制:一生一案,绘制独特成长地图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南阳育才高中为每位学生建立“一生一案”个性化成长档案,涵盖学情分析、综合评估、个人规划等多个维度。在导师们的工作手册和“一生一案”档案里,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学生的点滴变化。校园里,蚂蚁社团的成员专注撰写观察报告,农业合作社的“小农人”体验农耕文化,学生创作扎染作品义卖……学校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让“边缘生”找到价值感。

家校合育:打破孤岛,共筑成长共同体

家庭教育的缺位往往是学生困境的根源。南阳育才高中通过家访、家长课堂、成长档案共享等方式,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导师每月与家长深度沟通,指导家长规避教育误区,例如为家长设计“家庭心理契约”,约定“无手机交流时间”,改善亲子关系。一位家长感慨:“以前只盯着成绩,现在学会了倾听孩子的烦恼。”家校从“信息孤岛”升级为“情感共同体”,成为托举学生成长的双翼。

强师兴校:幸福教育,成就师生双向奔赴

南阳育才高中通过“名师赋能计划”,邀请重点中学退休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与教学能力。学校常态化举办“幸福育才人分享沙龙”,鼓励教师交流育人经验,记录学生的成长“微纪录片”。该校青年教师王梦坦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和幸福的传递。”在全员导师制下,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心灵摆渡人”,用专业与情怀点燃学生对知识与生命的追求。

五育融合:多元实践,让心灵向阳生长

每天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校园化身为多元成长的沃土:篮球社的友谊赛、农耕基地的播种体验、30公里徒步研学的团队协作……南阳育才高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通过艺术节、志愿活动、挫折教育等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接纳自我、关爱他人。学生陈浩然在远足后写道:“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这些充满温度的活动,让校园成为滋养心灵的港湾。

此外,南阳育才高中引入智能教育系统,创新推出AI班,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教育方案,形成“AI+高中教育”的育人新样态,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让“低进”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升薄弱科目、提升了学习自信心,让自学能力强的“高进”学生加速学习进程、提升了学习效率。系列新举措,让学困生从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实现了全面成长的蜕变。(图/金淑慧 )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