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协同探路低碳转型 “湘潭模式”撬动绿色公务出行

政企协同探路低碳转型 “湘潭模式”撬动绿色公务出行

来源:鲁网 2025-05-13 15: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5月13日上午,在湘潭市政府与吉利汽车联合推动下,“公务首选 吉驾同行——湘潭市市直机关单位新能源公务用车集中配发仪式”成功举办,111台吉利新能源公务用车正式交付使用。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杨依儒、副局长陈飞舟,湘潭市公安局警保处主任娄向阳、副主任刘杰,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敏,吉利商用车湘潭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徐铭及湘潭市直机关代表70余人出席活动。这一行动不仅标志着湘潭市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加速落地,更成为全国范围内政企合作推动低碳转型的典型案例。  

本土化实践赋能低碳转型

作为全国首批探索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城市之一,湘潭此次批量采购的车型包含银河L6、枫叶60s、领克08、远程幸福号等,涵盖纯电、混动技术路线,适配多场景公务需求。

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杨依儒在仪式上透露,此次采购覆盖公安、行政等高频用车部门,并创新采用“本地采购+本土服务”模式——车辆由吉利湘潭基地生产,售后服务团队亦驻扎湘潭,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加速本地产业链升级。  

“这不仅是公务用车的交付,更是政企协同推动绿色转型的实践。”杨依儒直言,“通过政采倾斜与本土产业联动,湘潭正探索‘车辆降耗、产业增值、服务升级’的可持续路径。”  

技术赋能:高效+智能诠释公务出行新标准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敏表示,期待与湘潭继续携手,持续深化合作内涵:一方面,拓展新能源车型矩阵,满足差异化场景需求;另一方面,探索智慧出行管理系统,构建“车—桩—网”一体化服务体系,助力湘潭打造全国绿色交通标杆城市。吉利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加大在湘潭的投资与技术布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吉利商用车湘潭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徐铭在活动中强调,此次交付的车辆均搭载智能驾控、长续航电池及快充技术,部分车型支持车联网功能,可实时监测能耗与车况。“我们为湘潭公务车打造了专属维保方案,快速响应故障需求。”

活动现场,媒体实地体验车辆性能发现,以银河L6车型为例,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1320公里,快充模式下20分钟可由30%充至80%。公安部门代表透露,首批车辆已率先分配至巡逻、执法及跨区域通勤岗位,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扩展应用场景。  

“湘潭模式”或成政企合作示范样本

值得关注的是,该合作探索出“政府主导政策、企业定制车型、本土化服务”三位一体的“湘潭模式”。未来将持续与湘潭市政府合作开发政务定制车型,例如增配警务专用设备、扩展后备箱空间等,同时开放数据接口,助力公务用车管理数字化。  

据行业观察,本次配车方案不仅降低政府年度车辆购置与养护成本,更通过本地车企配套带动就业。湘潭市民刘先生评价:“街头常见新能源出租车后,如今连公务车都换新能源了,低碳生活的信号越来越强。”  

政企共建绿色交通未来

湘潭市公安局警保处副主任刘杰在受访时表示,后续将结合大数据优化调度系统,实现新能源公务车高效流转。“下一步计划将新能源比例逐步提升,并探索跨部门车辆共享机制。”  

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合作凸显地方政府以新能源车为抓手,推动交通领域“碳达峰”的决心,而本土车企借助政策红利扩大市场份额的模式,或引发其他城市效仿。吉利汽车集团方面透露,正与多地政府洽谈同类合作,计划2025年底前将新能源公务车覆盖范围扩大至各大城市。  

随着111台吉利新能源公务用车驶入湘潭街头,这场政企合作的“绿色革命”迈出坚实一步。从本地生产到定点运维,从车辆革新到管理创新,“湘潭模式”不仅为城市交通注入低碳动能,更成为政企携手践行“双碳”战略的鲜活样本。未来,这些穿梭于机关与街巷的“绿色坐标”,或将重塑公众对城市出行效率与环保责任的认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