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升级的强劲引擎,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7 16:5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27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欧班列齐鲁沿黄专列首次实现全铁路集结发运,这一创新之举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山东融入“一带一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其背后的意义与潜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全路集结发运,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协同增强。过去,中欧班列的货物集结多依赖公路短驳运输,环节多、成本高,还易受天气和交通状况影响。而如今,齐鲁沿黄专列实现了货物从出厂到出境的全程“铁轨无缝衔接”,大幅减少了中转时间和物流成本。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山东密集的铁路网络,以及郑州、西安等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的辐射能力,展现了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协同效应。这不仅是物流运输方式的变革,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它为山东及沿黄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稳定的物流选择,也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助力“双循环”,稳定供应链、培育新优势、拓展新市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欧班列以其稳定、高效的特点,成为外贸企业的重要选择。齐鲁沿黄专列的全铁路发运进一步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为山东的轮胎、家电、服装等优势产业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方案。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出口门槛,让更多“山东制造”产品能够走向更广阔的欧亚市场。这不仅是对山东外贸产业的有力支持,也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积极贡献。通过稳定供应链、培育新优势、拓展新市场,齐鲁沿黄专列正在成为山东外贸发展的重要引擎。

未来展望,扩大覆盖、提升效率、推动创新。此次突破只是起点,齐鲁沿黄专列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专列可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吸引更多沿线城市加入,形成更强大的区域物流网络。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班列调度和通关效率,探索“班列 + 产业园区”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发展,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若能实现常态化、高频次运营,这条“钢铁丝路”有望成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中欧班列齐鲁沿黄专列的全铁路集结发运,是内陆开放与强国建设的生动缩影。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条合作之路、发展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山东及沿黄各省区应继续携手,将这条国际物流大动脉转化为区域经济升级的强劲引擎,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杜思琪、雷雪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