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30名湖北高校电气专业大学生走进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开展百年电力史学习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30名湖北高校电气专业大学生走进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开展百年电力史学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7 14: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织布官局使用蒸汽机发电照明到如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天的参观让我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百年发展的艰辛与辉煌。”4月26日上午,在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一学生张书瑄,聆听了一节生动的湖北百年电力思政课,她感慨,这比往日的课堂上看到的任何一份课件都更加令人触动。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由湖北校媒、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团委联合主办“探寻电力百年路,挺膺奋进向未来”湖北高校电气专业大学生走进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活动。

当日上午,这名00后大学生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五所高校的30名电气专业大学生,共同走进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22号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重温荆楚大地光与电的百年变迁历史,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北电力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传承电网精神,共话电力人的初心使命。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的前身英商汉口电灯公司成立于1906年,是汉口租界最早、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电灯公司,从这里传输出的电流,曾点亮了百年前汉口夜晚的第一束生活用电灯光。

一张民国时期的电力施工图,一台新中国初期使用的手摇式发电机,记录着电力事业从无到有的步伐。最吸引大家注意的无疑还是一枚意外幸存的“240千瓦汽轮发电机转子”。这个锈迹斑斑的铁砣,被称为“发电机心脏”,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它长2.4米、高1.45米,重约两吨,是武昌最早的民营电厂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的转子,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保存相对完整的百年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2012年,国网湖北电力安排人员从武昌紫阳湖公园中将其打捞上来,并收藏在电力博物馆,使得这个转子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早期湖北电力工业横遭浩劫的重要历史见证,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筚路蓝缕的见证。

从130年前汉口的一盏孤灯到如今的万家灯火,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电力系统,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厚重历史与今日成就交相辉映,透过展品,电气专业的同学们看到的不只是电力发展的历史曲线,更是一个国家从微光中奋起、以万里电网托举梦想的时代脉搏。

更深刻的触动,不仅来自电力历史展品,更有一群坚守电力一线的青年职工。

“读大学时,在校园里我一度习惯了万家灯火。而今走上工作岗位,看到成千上万次的调试才能保障一次送电成功,我开始读懂这平凡背后的伟大。”90后毛鹏飞2020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电力行业,他向在场的大学生分享了自己在电网一线工作的经历。

从连续25天奋战宜昌安福变扩建工程,到顶着酷暑完成新能源项目投产保障,他和同事们用千万次调试,守护着千万个家庭。他所在的班组十七年来走遍荆楚大地,历经成千上万次调试保障一次送电成功,所负责的项目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一次送电成功”早已成为班组成员的一种信仰。

毛鹏飞所在班组的故事也引发了电气专业同学们的共鸣,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研二学生杨卓蔚感慨,“一线员工的分享,让我切实体会到了专业有精度、服务有温度的真正含义。”

湖北省超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是国网湖北电力公司系统内首个取得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王骞介绍,十年来企业扎根一线、聚焦特高压输电设备特种检测,自主研发的一系列轻质高强、智能化检修工器具等主导产品推广至多个省份,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他们的技术展示,让我看到了控制科学以及智能感知算法在电力前沿行业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杨卓蔚此前大多在实验室里模拟算法,而今天,他终于见到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活的成果”。

在湖北省电力博物馆门前,一台由国网湖北电力研发的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引发了电气学子阵阵欢呼。这台“机器狗”使用仿生技术,配备12个关节,四条腿能够爬坡、跨台阶,还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工作,替代人工巡检,目前已在湖北省内500千伏变电站投入实际应用。

青年“智”造的成果正为电网安全注入新的智慧与活力。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的张婉滢,同大家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电力系统安全防护。国网湖北超高压信通中心青年职工谢慧辉为大家分享了通信保障及智慧巡检方向的项目经验。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党支部组织委员缪书唯曾经在南方电网工作过一段时间,而后入职高校。今天的交流让他深受启发,理论讲解结合生产实践,案例更加鲜活,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今天我了解了电力一线员工们的工作经验和案例,比如机器人巡检、四足机器狗,让我更深刻体会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青春奉献祖国。缪书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他所在的党支部有22人,以中青年为主,是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利电力行业大型央企及地方龙头企业科研项目30余项,解决三峡电站世界最复杂电气系统保护问题、三峡升船机巨大冲击负荷供电可靠性问题等,为我国“国之重器”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为勉励电气专业学子,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还向五所高校学生代表赠送书籍《百年鄂电:透过文物看历史》、《百年鄂电:透过历史看发展》,这两本书讲述了电力文物史料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发展进程,以纪念湖北办电130周年。站在湖北省电力博物馆门前,全体电气专业学子面对团旗,重温入团誓词,探寻电力百年路,立志为电力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加完这次活动,武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谢天添谈道:“这次参观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电力发展的百年历程,并看到了专业未来的前景,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专业的责任。”(图片由夏茁榛 张婉莹 刘嘉佳 李栋恺 杨瑞锐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