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4-26 05: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坚守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正转型、强化务实行动等重要倡议,为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习近平主席宣介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宣布中方气候行动计划,彰显中国同各方携手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为国际社会注入了稳定性与确定性”

“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越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全球南方一员,中国将大力深化南南合作,继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南方国家面临更大的生态转型与气候适应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及其温控目标,为国际社会注入了稳定性与确定性。”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体现了对当前全球气候治理不平衡的深刻洞察。”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教授纳迪娅表示,发展中国家资源有限,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非洲国家争取了公平参与全球治理的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值得埃及借鉴。她以宁夏荒漠化治理和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为例说,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埃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益参考。

委内瑞拉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艾马拉·格德尔表示,在地缘政治紧张、能源安全遭遇挑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当下,全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与合作。“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中国通过技术共享、项目合作、能力建设等,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韧性和绿色发展水平,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

“中国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自5年前我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中国还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表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中国是少数几个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底的发展中大国。”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兼顾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极具现实感召力。“中国不仅着力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也积极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公平话语权和发展权,这是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肯定的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的发展观。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提醒我们,所有气候政策的最终目标应是增进民生福祉。”艾马拉·格德尔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生态恢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不仅为全球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更在引领一种面向未来、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全球绿色发展路径。”

科菲·库阿库表示,中国的绿色转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动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民生,值得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国家借鉴。非中能源合作为非洲大陆带来了许多风电站、水电站和光伏电站,推动着非洲绿色转型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以先进理念和务实行动推动绿色合作,持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我相信中国将成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的合作伙伴。”

“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

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佩里莫尼表示,中国坚定推动合作共赢,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在非洲实施了数百个项目,仅中非合作建设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累计就已超过1.5吉瓦。非洲国家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加强撒哈拉沙漠的治理。同时,中国通过农业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项目,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佩里莫尼说:“这一系列努力展现了中国对《巴黎协定》承诺的履行,也是中国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的中国方案。”

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中国将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泰中两国在绿色能源、可持续交通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已有诸多合作典范。“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的‘绿色含量’,也提升了我们对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信心。”

印尼—中国伙伴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维罗妮卡·萨拉斯瓦蒂表示,近年来,印尼与中国的气候治理合作持续深化,尤其在太阳能、风能开发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成果显著,助力印尼能源转型和绿色就业。中国在能源转型、绿色金融发展以及低碳技术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绿色产业链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探索为印尼提供了有益参考。“展望未来,我期待印尼与中国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共享以及相关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表示,肯中在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为肯尼亚培养环保人才,推动当地生态修复。“期待肯中未来在清洁能源开发、气候治理等领域加强合作,助力肯尼亚203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发电目标。”

(本报北京、曼谷、里约热内卢、开罗、约翰内斯堡、巴黎、雅加达、内罗毕4月25日电  记者俞懿春、周輖、白元琪、陈一鸣、黄培昭、戴楷然、尚凯元、曹师韵、黄炜鑫)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6日 02 版)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