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场急雨突降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袁营村。望着雨水浸润的土地,村支书王坤泽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此前,面对持续旱情,他带领村民在赵丽合作社小麦种植基地抢打机井,提前布防。“农业生产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出击!”王坤泽语气坚定。
作为全县规模化种植标杆,赵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早在3月便打响“墒情保卫战”。在县农业部门指导下,合作社将千亩农田划分为30余个网格化监测单元,布设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至智慧农业平台。“过去凭经验,如今靠数据。”合作社负责人姜波展示监测系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5%预警线,水肥一体机立即启动精准灌溉,既节水又增效。
在侯集镇姜老庄村丽东循环农业合作社,一场“跨界”抗旱行动引人注目。该社流转的土地多毗邻鱼塘,合作社巧妙利用养殖尾水经处理后灌溉麦田。“尾水富含氮磷,恰是小麦拔节期所需营养。”负责人翟玉东介绍,这种“以养带种”模式不仅让千亩麦田喝上“生态水”,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目前,合作社托管土地超3000亩,抗旱灌溉正高效推进。
4月23日,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带队深入彭营镇、安字营镇等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墒情、灌溉设施及病虫害防治情况。调研中,他强调要紧盯农时节点,强化“一喷三防”措施,发挥种粮大户带动作用,确保技术指导到户、水源调度科学。
在这场攻坚战中,镇平县构建起“政府+技术部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农业部门提供智慧监测设备,镇村统筹调配资源,合作社创新节水模式,农户积极参与田间管理。侯集镇党委书记王锋表示,通过“墒情地图”与“水源动力图”叠加分析,全镇制定“一村一策”灌溉方案,确保关键时刻“手中有水、心中不慌”。
抗旱保粮,关乎民生,更系国之大者。镇平县以科技为矛、以协作为盾,在田野间书写了一份科学抗旱的生动答卷,为夏粮丰产筑牢坚实根基。(图/李树娴 王宗显)
4月24日 镇平县侯集镇谭寨村正在浇灌小麦 王宗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