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融合”启新篇,低碳生活向未来——碳拾光与高新区桂溪街道昆华社区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圆满举行

“两网融合”启新篇,低碳生活向未来——碳拾光与高新区桂溪街道昆华社区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鲁网 2025-04-25 13: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提出 20 周年及第 56 个世界地球日的重要节点,2025年4月24日,以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在成都市高新区昆华社区圆满举办。

作为主办方,成都市高新区昆华社区携手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吹响昆华社区 “两网融合” 便民服务的号角,以实际行动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深度融合,让绿色低碳生活真正融入居民日常。

两网融合:开启资源回收新篇章

本次活动承载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 当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成为城市治理共识,昆华社区率先以建设 “两网融合” 为抓手,打通垃圾分类 “最后一公里”。活动现场,昆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两网融合’成为便民服务的新阵地,更要将其打造成践行‘两山论’的基层样本,让居民在参与中共享生态红利。”

作为 “生活垃圾分类 + 再生资源回收” 两网融合的践行者,“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 成为全场焦点。通过碳拾光便民交投点的合理布局与高效运作,能让生活垃圾的利用率达到 35% 以上。原本可能会被当作废弃物丢弃处理的东西,现在可以被精准分类回收,重新进入循环利用的链条,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让各类资源能够 “物尽其用”。

旧物新生,共筑循环新生态

居民携带旧衣物、废电子产品等可回收物到碳拾光便民交投点参与回收,能获得现金及碳积分收益,碳积分可在碳拾光微信小程序及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上兑换景区门票、绿色出行优惠券、日用品等,真正让 “垃圾分类” 从义务变成 “绿色福利”。活动当天回收还可解锁 “绿色回礼”!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知识问答,居民们纷纷踊跃回答。我们始终相信,当旧物有了新的生命,低碳就不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便捷与环保的背后,更有着一层温暖的底色

正如《2025 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碳拾光便民交投点内设置了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爱心驿站,配置了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桌椅、空调、小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备,让环卫工人、快递骑手等户外工作者可以在这里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

为了致敬作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活动现场,碳拾光携手昆华社区为他们送上爱心礼包。碳拾光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服务,让环保事业更有温度。

环保新篇:居民心声

随着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的落地,昆华社区正式开启绿色生活新篇章。未来,碳拾光将依托 “便民回收网络 + 数字碳汇平台”,助力社区构建 “前端分类投放 — 中端智能运输 — 后端循环利用” 的完整链条,让每个家庭都能成为低碳生活的参与者、受益者。正如现场居民所言:“现在下楼就能卖旧物,积分还能换日用品,这样的环保既方便又有成就感!”

从理念倡导到实践落地,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这场地球日活动,不仅是对 “两山论” 的深情致敬,更是对 “双碳” 目标的有力回应。当 “两网融合” 的绿色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我们坚信:每一次旧物的循环再生,每一次分类的精准投放,都在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美好愿景添砖加瓦。

值此地球日之际,碳拾光呼吁更多社区与企业加入 “两网融合” 实践,让低碳生活成为新时代的城市风尚 —— 因为守护绿水青山的最好方式,就是让绿色成为生活的底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