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透视AI如何重塑工业未来

4月23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读书日,透视AI如何重塑工业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4 10: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4日电(记者 钟南)4月23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在新华书店(总店)举行了以“AI赋能新型工业化:探索工业发展的未来路径”为主题的小新书院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

在当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出席嘉宾围绕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影响、国资央企功能定位、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共话人工智能时代国资央企的新使命新担当。

人工智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从大语言模型发展到多模态大模型,并进一步向具身智能的方向演进,其革命性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在主题分享时表示,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工业化的逻辑。在工业化时代,所有权是排他性所有权,可以称之为绝对所有权。“数据在使用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斥性,而且,数据的使用是越用越多的,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会渗透到传统的生产要素中,也会渗透到各行各业。”刘尚希说。他认为,应该充分认识数字化、数字革命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几个行业,而是全方位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认为应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算力是大国博弈的关键。“‘十五五’期间,我们要考虑如何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算力布局结合起来。”在黄群慧看来,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第二个重点是“智能母工厂”。企业在国内保留智能母工厂,将先进制造、工艺、工序、人才培养、核心研发等重要的能力都放在智能母工厂,然后企业可以通过复制智能母工厂的形式走向世界各地。

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部委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在主题分享中,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孙滔聚焦网络和人工智能的重要联系。他表示,在未来的6G时代,智能体将成为关键应用,智能终端、无人机、智能车、协作机器人等都将成为具有自主能力的实体。

“未来这种智能体的数量会非常多,甚至能超过人的数量。”孙滔说,未来的智能体世界将催生信息通信服务产生三大变化:一是服务对象的重新定义,不再是碳基的人,而是硅基的人工智能;二是新的交互范式,智能体之间的通信是主动发起的,不需要人来做通信的连接;三是智能体之间的沟通需要数据、算力来完成,这就需要信息和网络的基础设施继续演进。

活动现场,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杨景百,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涛,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刚共同发布了《国家工业密码》图书。杨景百代表出版方向新华书店总店、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赠送了新书。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