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媒:关税政策让美国人吃中餐不仅更贵,连味道都不对了!

在许多美国餐饮行业资深人士看来,餐馆经营者现在处境艰难,他们就像夹在三明治中间的夹心层,既要面对供应端成本的上升,又要满足顾客对菜品质量的期望。

【世界说】美媒:关税政策让美国人吃中餐不仅更贵,连味道都不对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4 10: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4月24日电 美国政府近期的一系列关税政策,不仅是对外的霸凌行径,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自伤行为。从美国企业到普通消费者,都在承受着“关税大棒”的伤害。大到经营成本小到外出就餐,美国人在各个方面的开销都在增加。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日前刊文称,美国不少中餐厅因加征关税的政策而忧虑重重,因为他们经营的菜品十分依赖进口原材料。经营者们担心,他们不得不被迫在削减菜品的同时提高价格,将餐厅的前景寄托在日益微薄的利润上。

《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写道,带给味蕾香麻热辣口感的川椒是美国中餐厅诸多招牌菜品不可或缺的调味料,美国食客所钟爱的宫保鸡丁、担担面等菜肴都少不了它。但如今,川椒以及其他数十种从中国进口的重要原材料都面对着一道意外“配菜”——至少145%的关税。

中餐烹饪书作家周晓清(音译)表示:“无论你去到美国的哪个角落,即便是最偏僻的城镇,都能找到中餐厅。中餐已经以各种形式,在各个层面,深深融入美国文化。”她指出,中餐厅现承受着双重压力,既要保证地道的风味,又要维持实惠的价格。

文章也提到,餐饮本就是利润率最低的行业之一,而关税的冲击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而且受到关税影响的不仅仅是食材,还波及大量来自中国的非食品类餐馆必需品,比如外卖袋、餐盒、调味品包装以及丁腈手套。

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市(Fairfax)一家中餐厅的老板严顺合(音译)表示,目前餐厅的库存足够维持6至7个月的时间,但长期来看,关税势必会压缩利润。由于用量较大,他习惯大量采购火锅底料和豆瓣酱等材料,但他的供应商已经发出预警,之后的采购将面临大幅涨价。

据悉,已经有不少同行为了应对成本飙升,开始考虑缩减菜单、裁减员工。但严顺合选择暂时维持现状,希望维持菜单并保持菜品质量和份量,在涨价潮中赢得优势。

根据全美餐馆同业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的数据,美国70%的县都有中餐、泰餐、日料等亚洲餐厅。这种普及度反映出美国人口味的日益全球化,分析人士将这一变化归因于移民、人口结构变化、美食节目和社交媒体文化的传播。

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查德·穆特雷(Chad Moutray)指出:“消费者热衷尝新,他们有着非常国际化的味蕾。辛辣风味和亚洲菜正在成为当下的流行。”美国消费者中流行的美食趋势将辣椒脆等食材调料推向主流市场,但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却与之形成了“正面冲突”。

在美国推出的中国辣椒酱品牌“Fly By Jing”的创始人高静表示,豆豉、贡椒、二荆条辣椒和冷榨熟菜籽油这些旗下产品所用的原料,都只能在中国四川生产,这也是令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

她批评说,美国政府的关税不仅威胁到了自己品牌的发展,更是在“最需要文化连接的当下,剥夺了美国人接触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机会”。

虽然美国人也可以寻找替代品,但一些独特的风味却难以用本土原材料复制。来自华盛顿地区的餐饮企业家兼主厨蒂姆·马(Tim Ma)坦言,持续的关税压力可能迫使餐厅更换食材、调整配方,菜品味道的变化难以避免,但食客们一吃就会尝出区别。

文章称,在许多美国餐饮行业资深人士看来,餐馆经营者现在处境艰难,他们就像夹在三明治中间的夹心层,既要面对供应端成本的上升,又要满足顾客对菜品质量的期望。

根据穆特雷给出的数据,现如今餐厅的菜品价格已经比疫情前高出30%。蒂姆·马也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已经对通胀和经济衰退日益担忧,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更高的用餐成本,涨价势必会影响客流量。

(编译:高琳琳 编辑:马芮 韩鹤)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