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21日从宁夏金凤区教育局了解到,全区中小学将全面实施“作业熔断机制”,通过控制作业总量、健全公示制度、优化课后服务等系统性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根据新规,全区中小学实行分学段弹性作业管理:小学生每日21时20分、中学生22时后仍未完成的书面或实践性作业,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即可申请免做。同时配套建立分层作业公示制度,要求各班级设置“作业公示栏”,每日公示作业内容、预估时长及分层要求,接受社会监督。
“这项机制让家长和孩子都有了‘减压阀’。”居民高女士表示,她三年级的儿子书写速度较慢,以往常因赶作业影响睡眠,“现在即便未完成作业也没有心理负担”。不过也有家长担心作业量减少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对此教育局明确要求各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专项辅导。
为确保减负不减质,金凤区构建了“三维课后服务体系”:学校实施“作业辅导+兴趣社团”双时段服务,初中试点开设自愿参加的晚自习班。银川市第三十四中学校长杨军介绍,该校将作业辅导与体育社团、个性拓展有机结合,严格把控作业质量,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睡眠和发展空间。金凤区第十八小学教师刘娜建议,家长应避免教育“内卷化”,更多关注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和优势发展。
金凤区将加强教研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学科实践性作业设计,实现“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减轻书面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金凤区教研室主任刘文正强调:“减少作业不是终点,优化教学才是核心。方案用‘控总量’守护睡眠,以‘建机制’推动科学教育,让学习回归课堂主阵地,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