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阀门一拧,水流就服帖了。从前乱窜的冷量,现在能精准送到每个角落。”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动力车间李元均站在新安装的平衡阀前,手指轻触阀体上的刻度盘说道。
他身后,一条条冷冻水管道蜿蜒如银色脉络,串联起卷包、制丝、成型等五大空调机房。一场以水力平衡为着力点的技术创新,正在这里掀起绿色浪潮。
冷能失衡:系统的“偏科病”
“以前这系统就像‘偏科生’,近端水流过剩,远端却饿得慌。”项目主导人李元均指着冷冻水管网解释道。
改造前的系统正如这位“冷能医生”所言,450m³/h的冷冻水在管道中呈现出“旱涝两极”的状态。近端机房水流过剩,150m³/h的水资源通过旁通阀白白回流;而远端成型车间却面临“饥渴危机”,空调出风口温度波动如同心电图般忽高忽低。
调试控制系统
为弥补远端供水缺口,车间被迫启用了两台30kW的高扬程水泵,实际运行功率却因工况偏移飙升至60kW,能耗成本居高不下。
“这就像给自行车装上V8引擎,既耗油又费力。”技术团队形象比喻道。
平衡破局:阀门的精准“导航”
解决之道藏在一枚铜铸阀体中,那便是“静态水力平衡阀”,它像是精准的“水路交通指挥官”一样。
这些暗藏蜂窝导流片的智能阀门,通过0.5毫米级法兰盘校准,构建起五大空调机房的“智慧水路网”。
调试水泵
调试现场,技术人员王兴锋手持超声波流量计化身“水纹侦探”,红色激光束在银色管道上投射出流动轨迹,声波探测器捕捉着水流的细微脉动。“听诊”声中,技术人员校准着每个阀门的开度。
“当流量误差小于3%时,水流就会奏出和谐的‘交响乐’。”王兴锋解释道。
智能跃升:系统的“自我进化”
与阀门配套的37kW变频水泵,堪称节能改造的“双子星”。新泵组以360m³/h的大流量、28m低扬程设计,配合PID算法构建的“智能物流系统”,实现冷量输送的“精准投递”。
控制柜内的场景宛如未来科技展厅,压差传感器实时采集信号,变频器每秒千次计算调节参数。“这就像给水泵装了自动驾驶系统,红灯停绿灯行,始终保持经济时速。”李元均形象比喻。
实测数据显示,改造后水泵综合效率(IPLV)从65%跃升至82%,相当于让每台泵每年多跑2000公里。
静态水力平衡阀安装前(左)后(右)对比
2024年冬季项目收官后,实测节能率已接近20%,日均电费下降接近千元。随着三月春寒渐退,系统正为夏季用能高峰蓄力。
“高负荷工况下,水力平衡的节能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李元均指着监控数据信心满满,“水流无声,但省下的每一度电都掷地有声。”
水流无声,变革轰鸣。这场以技术为矛、数据为盾的冷能改造,不仅破解了能耗顽疾,更展现了传统工业向绿色智造转型的清晰路径——节能降耗的答案需以创新为笔,在实践上作答。
图文由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 罗文涛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