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麻风病人称为“女儿”的医生,走上国新办中外记者会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康复科主管护师邢少云介绍,她19岁从卫校毕业后被分配至麻风病区工作。邢少云讲述,“当有机会选择是否留在麻风病区继续工作时,我选择了留下,这一留就是30年。随后,随着对麻风病病理知识的不断提高,我认识到麻风病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

被麻风病人称为“女儿”的医生,走上国新办中外记者会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2 16: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2日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卫生健康系统代表围绕“践行医者仁心 护佑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康复科主管护师邢少云介绍,她19岁从卫校毕业后被分配至麻风病区工作。“当时,里面住有200多名麻风病患者。刚到病区时,面对这样一群因病致残的麻风病人,我心里是害怕的。随着与麻风病人的接触,我发现他们会刻意避免与我们正面接触,比如示意我们将药品放在病房的门口,等我们走远以后他们才出来拿,担心把病传染给我们,这是一群非常善良的人。”

邢少云讲述,“当有机会选择是否留在麻风病区继续工作时,我选择了留下,这一留就是30年。随后,随着对麻风病病理知识的不断提高,我认识到麻风病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

邢少云说,为了将这些护理知识传授给海南更多的基层医护人员,她脱去了隔离衣,到各个市县去,跟麻风病人直接接触,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并指导提升了全省的麻风病防治能力,更推动了全省麻风病防治模式的转变。“麻风病可防可控不可怕”,不再是一句口号。

“现在,在院休养的麻风病人都亲切地叫我‘阿侬’‘女儿’,这些称呼里满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多年坚守的认可,更是我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邢少云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