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区检察院:走进厂房田间 筑牢农资安全防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2 15:5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22 15: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筑牢农资安全防线,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4月21日上午,襄阳高新区检察院紧扣农时需求,联合区城乡建设中心,深入刘集许营村开展农资打假法治宣传活动,以"法治宣讲+精准把脉+源头治理"三重奏,在阡陌纵横间谱写护农新篇章。

在许营村连片的田间,检察干警为农户送上田垄上的法治课堂,了解农户在农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发放农资打假宣传手册,向村民讲解农村消费市场虚假宣传、售卖“三无”农资产品、诱导消费等惯用伎俩,揭露假冒品牌、虚假宣传、翻新过期产品、网络售假等常见骗局,并提醒农户购买农资时要仔细检查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索要发票等凭证,一旦发现有经营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

随后,在对辖区内的农资经营户进行走访中,检察干警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重点解读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的立案追诉标准,提醒经营者要依法诚信经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台账记录等制度,从正规渠道进货,确保产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在襄阳市最大的农资经销公司,检察干警针对企业特点,重点了解厂家生产经营资质是否齐全、农资包装标签是否完整、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按期报备的问题,要求厂家要严格遵守农药、化肥等农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销往农资经营户的农资产品要严把“质量关”。

随后,检察干警向其发放知识产权宣传手册,并宣讲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严重法律后果。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格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护航春耕安全。

高新区城乡建设中心执法人员重点查验了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资质、进销货台账、产品标签标识以及农资产品的质量,针对可能存在的销售记录不全、个别农资产品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

春耕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襄阳高新区检察院将以检察履职守护农业生产的“生命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春耕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法治保障。(图/徐斐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