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亚班列首发激活开放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1 15: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21 15: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3日,一列满载聚酯切片、白卡纸、家电百货等产品的国际货运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鸣笛启程,驶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是四川成都开行的首趟中亚班列图定班列,标志着中国西部地区至中亚新增一条常态化跨境物流通道,为内陆企业开拓欧亚市场注入新动能。

物流升级,铁路构建高效多式联运新体系。据了解,本趟班列共装载货物47车,总货值近1400万元,货重约3200吨,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预计10天左右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全程4853公里。相较于以往临时班列的零散发运,常态化班列通过“车次固定、线路固定、开行周期固定”实现运能翻倍。成都局集团公司通过优化货源组织、制定“一路绿灯”运输方案,将班列运行时效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这种“定制化”运输方案,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更通过“点到点”直达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为家电等高附加值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

产业赋能,铁路经济与区域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从产业视角看,班列开行的深层意义在于其对区域产业链的精准赋能。成都及周边已形成以家电、建材等多产业集聚的格局,货物年外运需求超千万吨。此次班列运载的不仅是商品车,更有家电百货等“成都制造”代表产品,直接服务本土企业“出海”需求。铁路物流的规模化、常态化开行,将加速区域产业从“生产集群”向“贸易集群”升级。例如运输成本降低,意味着企业可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而10天左右抵达中亚的时效,则让“成都造”在中亚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这种“以运促产、以产兴运”的闭环,正是现代物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

开放格局,铁路枢纽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从城市发展视角看,班列首发标志着成都进一步向“国际枢纽”的跃迁。国际班列的开通,不仅强化了成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纽带,更通过铁路运输将内陆腹地与中亚国家无缝链接。中亚的粮食、水果通过回程班列进入华中市场,丰富市民“菜篮子”,而“班列+园区”模式则吸引跨境电商、冷链物流企业集聚,催生新的产业集群。这种“枢纽经济”的崛起,将吸引更多跨国物流、供应链企业落户,形成“以物流引产业、以产业聚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枢纽之变,未来可期。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是成都迈向“战略枢纽”的里程碑。这不仅是一条货运通道,更是开放型经济的“加速器”、区域协同的“黏合剂”、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未来,随着班列频次加密、线路延伸,成都有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刘洋、徐显欢)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