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重庆东站主站房钢结构全面封顶,这一西南地区最大高铁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预计2025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锚点,重庆东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其建设进度与功能定位,折射出重庆在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中的使命担当,也将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庆东站的设计规模达12万平方米,规划引入5条高铁、3条轨道交通,年发送旅客量预计超6000万人次。这一超级枢纽的诞生,将极大强化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功能。使重庆东站成为内陆开放的新支点,有效破解西部地区长期存在的“地理隔离”问题,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从全国视野看,重庆东站的建成将填补重庆东南片区高铁空白,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中部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压缩至4小时以内。这种“同城化效应”正加速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通过衔接渝万高铁等线路,将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欠发达区域纳入国家高铁网络,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平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东站选址茶园片区,体现了“站城一体”的先进规划理念。项目配套建设约55万平方米TOD综合体,涵盖商业、文旅、科创等业态,预计带动周边区域GDP增长超千亿元。这种“枢纽+城市”模式,将改变传统车站单一运输功能,推动城市空间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转型。据测算,东站投用后茶园片区人口吸附能力将提升30%,成为主城东扩的战略支点。在民生层面,东站“五进五出”的立体交通体系,可实现高铁与地铁、公交、出租车等“零换乘”,市民前往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时间缩短一半以上。近期完工的站房光伏发电工程,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400吨,彰显绿色建筑理念。这些细节表明,重庆东站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出行品质的升级。
放眼全国,重庆东站与广州白云站、杭州西站等新一代枢纽同步建设,共同构成中国高铁3.0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其意义不仅在于规模之大,更在于通过“四网融合”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代表未来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方向。
重庆东站的崛起,是国家战略与城市雄心交织的生动实践。它既承载着3000万重庆市民的“半小时通勤梦”,也肩负着推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使命。随着通车倒计时开启,这座“未来之城”的门户,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书写内陆开放的新篇章。其带来的辐射效应,或将重新定义中国西部的经济地理版图。(黄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