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永州东安县紫溪镇公路两旁,一侧是连片的稻田,另一侧是嫩绿的烟田,烤烟和水稻交相呼应,勾勒出一幅“粮烟协同”的和谐画卷。
一田收两金
(烟稻轮作田)
在紫溪市镇八复村高标准农田内,烟农唐辉完成了烟苗的移栽。待烤烟完成采摘、烘烤后,唐辉的这片田地会被他种上晚稻。
“烟后种植水稻,水稻产量更高,大米的质量更好。去年我种植了50余亩烟后稻,每亩土地毛收入能有6000多元。”唐辉算了算账,这样的收入,他感到很知足。这几年,守着土地,家里的经济得到不断改善,不仅买了车盖了房,也培养孩子上了大学。
烤烟—水稻轮作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既有助于改善土壤条件,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烟稻轮作带来“多赢”局面,如今正在全县推广。近年来,东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从保护粮食安全和服务乡村振兴大局出发,将烟叶生产融入重农抓粮大格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单位,通过实施烟稻轮作奖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社会化服务共享等措施,在各产烟乡镇全面推广烟稻轮作模式,构建了一条“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目前,东安县已建成9个烟稻双优基地示范片,种植烟后稻面积2.16万亩,烟稻融合比例达99.08%。
“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烟稻轮作成为解决烟粮争地矛盾、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东安县政协主席李劲涛介绍道。
此外,东安县局(分公司)协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根据当地环境选适水稻品种。并针对关键环节,组织烟叶技术员、种粮大户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课堂,破除生产技术难题,提升水稻种植质量。同时,积极为烟后稻谷销售进行宣传,发动干部职工、工会、食堂采购农产品,助力烟农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东安县一年的烟稻轮作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烟农户均综合收入超27万元,带动本地村民就业200多人,农忙时期用工数量达270人。
一棚育双苗
(烤烟育苗大棚育秧苗)
在紫溪镇大源村烤烟育苗点的空闲大棚里,孕育出了第一批早稻秧苗,四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从自主铺设的运输轨道车上卸下秧盘,等待将秧苗送至秧田。
“烤烟育秧大棚有很好的保温控湿功能,育出的秧苗整齐、粗壮、根系比较发达,比在农田育秧要缩短七八天的时间,每年免费为烟农提供育苗大棚作为水稻育秧基地,能够节约农户育秧成本10元/亩。”大源烟农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东安县局(分公司)充分利用烤烟育苗工场设施完善,设备齐全的优势,引导烟农合作社积极开展闲置烤烟育苗工场再利用工作,既有效节省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烤烟育苗工场优势功能无缝转换。今年,全县9个烤烟育苗工场进行水稻育苗2万多亩以上,覆盖周边300多户村民。
在芦洪市镇智能化水稻育秧基地,应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建海正轻点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一边查看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一边介绍:“前不久在这大棚里种植了烤烟苗,这不刚刚收完,又紧接着培育上了早稻秧苗。”
今年,东安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东安县局(分公司)推广烤烟湿润育苗技术,在水稻与烟叶种植区域内统一规划,搭建智慧育苗大棚,大棚内装配先进的温控系统和灌溉设备,分批次培育烟苗、秧苗。
“依靠自动喷淋系统,补水、补肥都可以实现‘一键直达’。通过湿润育苗培育的烤烟苗有效解决了传统育苗期长、长势不匀、病害滋生等问题,提高了烟苗质量和抗逆性,为烟叶稳产稳供提供了有力保障。”烟叶技术员李明杰介绍,今年湿润育苗的烤烟苗根系粗壮,在田间更好地早生快发,有效抵御了“倒春寒”,为春耕生产打好基础。
通过“错峰”育苗,水稻集中育苗基地既为2000余亩烟苗提供了育苗场地,又不耽误粮食生产,真正实现粮烟融合发展。
一机赋多能
(翻耕机耕稻田)
三月上旬,烟苗移栽结束后,本该闲置的大源烤烟工厂一派忙碌景象。十来位村民利用烤烟播种机为周边的种粮大户代育早稻苗。全自动播种机高效运转,一盘盘秧盘经过精准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后,被整齐地摆入大棚内。
“和传统播种相比,工厂全自动化播种,每亩育秧成本降低约80元。”紫溪镇种粮大户周金华介绍。
自动播种机播种是东安县推进粮烟农机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安县局(分公司)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通过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的合作研制、赛马选型等方式,加快推广通用和“一机多用”等实用性农机,探索各类重点环节适用农机,促进粮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动形成粮烟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今年东安县烤烟移栽现场会上,一种便携式翻耕培土机和搭载着北斗系统的无人机施肥机通过“赛马选型”出现在大家视野。
“这台无人机通过gps识别田地面积后,可以实现自动为烟稻田施肥、洒药,是人工作业效率的30倍,一亩地只要3分钟左右,既省时又省力。”紫溪烟叶生产收购站负责人周治国在田埂上介绍说。
4月初,机耕手利用便携式翻耕培土机在水稻田里来回穿梭,破垄培土刀切翻松土,为秧苗移栽做好准备。不久之后,这台便携式翻耕培土机将会给烤烟进行“服务”,中耕、培土、除草等几道工序一次完成。
“人工培土一天只能培土1亩左右,这台机器培土一天大概在8亩,不仅省时省力省资金,而且性能可靠,底盘低,驾驶平稳,不易侧翻,操作省力。”合作社机耕服务队队长李健笑着说。
与之同步,农机服务推广也在“提档加速”。东安县局(分公司)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烤烟办用好基础设施农机具补贴政策和农机示范政策,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农机生产面积补贴。此外,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农机服务能力,以合作社为平台,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开展农机服务、植保服务、维修等专业化服务,让广大烟农“买得起、用得勤”。
接下来,东安县局(分公司)将加大基础设施及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效能,让烟稻融合的“新路子”走得更稳、更远。(唐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