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六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组列车在贵州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油菜花海之中穿行。在四川成都,“熊猫专列”载着游客穿越秦岭山脉。(《光明日报》)
春意正浓时,一列列满载欢笑的旅游专列如同穿梭在神州大地的画笔,以铁轨为墨,勾勒出城乡共舞的生机画卷。从贵州安顺的油菜花海到四川秦岭的云霭山峦,从江南水乡的烟雨到西北戈壁的杏花,春季旅游专列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诗意的追寻,更以独特的“铁路+”模式,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书写着流动中国的春日浪漫。
动车越花海,翩然美景与车行。当安六高铁的动车组驶入普定县金色花海,车窗内外便形成了天然的全景画廊。不同于传统旅游的“点状打卡”,春季旅游专列将交通动线与景观资源深度融合,让“在路上”本身成为旅行意义。这种“轨道上的风景”不仅打破了“景区围墙”的限制,更以流动的视角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互动。贵州的油菜花、秦岭的层峦叠翠,不再是需要刻意奔赴的远方梦境,而是成为了旅途中的日常诗意,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铁路网与生态网的有机叠加,正催生着一种全新的“全域沉浸式”旅游新范式,让旅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轨贯城乡脉,相连城乡焕生机。飞驰的旅游专列恰似一支穿针引线的金梭,将城乡资源编织成共生网络。一端是成都、贵阳等中心城市释放的消费活力,另一端则牵引着化处镇等乡村地区借“一朵油菜花”撬动的文旅经济新篇章。列车车厢里,市民们带着对田园牧歌的无限向往,奔赴乡村去体验那份纯朴与宁静;而返程时,农民的春茶、山货等特色农产品又随着游客的脚步流向了城市的餐桌...这种“双向奔赴”的背后,是铁路系统对资源配置的智慧调度和精准把控。它将城市的流量转化为乡村的产值,让乡土资源与现代市场实现了无缝对接,一条铁轨悄然完成了城乡要素的等值交换,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专列载人文,贴心服务塑品牌。除了赏春之旅,春季旅游专列还以其独特的特色,打造了个性化的旅游品牌。以四川成都的“熊猫专列”为例,其配备的适老化设施、地方文化讲解、AR车窗等,揭示着旅游专列从运输工具向“服务综合体”的蜕变。当旅客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抵达”,而是开始追求“过程中的美好”时,铁路部门便以“主题专列”为载体,将地域文化、康养服务、社交场景等多元元素植入移动空间,为旅客们打造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旅行盛宴。这种“列车即目的地”的运营思维,既是对银发经济、亲子游等细分市场的精准回应和深度挖掘,更展现了国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倒逼服务升级的改革魄力和创新精神。
今日穿梭于花海的旅游专列,不仅是交通运输的技术迭代,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当钢轨与民心同频共振,当速度与温度和谐共生,这条“开往春天的铁路”便超越了物理意义上的连接,成为丈量人民幸福、区域协调、文化自信的标尺。下一个站台,或许就是我们向往的“诗与远方”。(马艺菲、任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