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沅:智慧农机田间“赛马” 解锁机艺融合新模式

云南镇沅:智慧农机田间“赛马” 解锁机艺融合新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4 16: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举办的2025年度农机农艺融合现场会上,一场充满科技感的“农机赛马”拉开了序幕,植保无人机如钢铁蜻蜓般飞防作业,大型拖拉机在田间穿梭翻犁,自走式多功能移栽机正吐出笔直的烟苗队列……

现场会上,来自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烟用机械厂家代表结合云南地形地貌,针对性研发改进了适合地形特点的“普适化”农机具亮相田间,有能原地掉头和具备爬坡功能的履带式小型农机,有搭载GPS定位实现计数、计亩的多功能移栽机,也有高效省力的轨道运输车……更加适合山地、半山地农田的农机让烟农们跃跃欲试。

据烟草部门相关负责人石丙祥介绍,现场会演示展出了包括盖膜机、起垄机、大型轮式拖拉机、烟苗移栽机、小型开沟机、微耕机、植保无人机等多种新型农机具在烤烟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还特别邀请到市农机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烟农介绍国家和地方对于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鼓励烟农积极使用先进农机具,为推进镇沅县农机技术装备升级和农艺操作标准统一打下了稳固基础。

过去,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复杂性的限制,镇沅县的机械化程度一直不高,山地、半山地地形给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土地小块化、细碎化、分散化和机耕路建设程度低的现状,导致农业机械下田困难,每到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老百姓只能通过畜力和人力进行耕作,农户田间管理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效益欠佳的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山地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配套难”的现实痛点,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以机械化、绿色化为切入点,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和机耕路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新路径,创新构建“政企商”协同机制,开展联合攻关,凝聚各方智慧,引导农机厂商研发改进适宜本地耕作条件的实用机械,加快推广成熟多功能复式一体机,探索应用“1拖N”一体化作业模式,并通过培育一批懂技术、善操作的高素质农机农艺服务人才队伍,为烟农提供及时、精准的农机化信息和技术支持,减少农机下田次数、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去年我种了40亩烟后蚕豆,光靠我一个人用小型微耕机一天顶多也就翻犁5亩,还要请七八个工人,仅人工费一天就得上千元。后来在烟草部门的推荐下使用了合作社的大型拖拉机深耕服务,单台日作业面积达30-40亩,要不了两天就全部翻耕完成,再加上覆膜机盖膜,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水保肥、减少病虫害,蚕豆种植喜获丰收!”镇沅县振太镇烟农吴健如是说。

“普适化”农机的引进只是镇沅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过程的一个缩影。如今,农田宜机化改造为大型农机提供了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机械纷纷投入使用,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大显身手”,智慧农机服务的深度渗透,正重构着传统农业的协作生态,推动着农机手与烟农需求的精准匹配,这些承载着现代农业基因的“智慧方阵”,已悄然将烟叶生产的“黄金曲线”与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精准叠合。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构建农机共享服务平台,邀请合作社‘携机’入驻,探索‘农机租赁+点单派单’的精准匹配服务模式,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推进统一调度、跨区作业、托管服务等,让农机农艺融合成果真正转化为烟农的‘幸福指数’,推进农艺农机双侧发力、相向而行,将‘望天田’变成‘高产田’。”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图片由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朱浩南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