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增强敢消费愿消费底气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4-14 05: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折射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增长空间。

收入,是居民消费之锚。“量入为出”“有钱才能花钱”,反映了人们对于消费的朴素理念。聚焦这个关键问题,前不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并把“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首位。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等决策部署,旨在以一套内容丰富的政策“组合拳”,让人们消费的底气更足,消费的信心更强。

比如,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除了结合形势变化加大就业支持力度,还涉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重要课题,也与劳动者技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息息相关;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稳住股市和楼市是关键所在,“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就是保卫人们的财富;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要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强化产业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提振消费不是单兵作战。每一项决策部署都在以消费为主线牵起全民公共福祉的整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全面优化,需要各部门、各地方的高效协同与有效响应,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各项经济社会政策都要体现促消费的政策导向,更加注重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为支出减负与促进增收一体两面。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总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每一样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指数。任何一个环节“拖后腿”,都可能让人们的消费“降级”。只有尽力减少各种后顾之忧,人们的消费预期才会更稳,消费能力也会更强。这就需要在社会保障上兜好底,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为提振消费腾出更多增量空间。

相对于“增收”,“减负”可能更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有较大挖潜空间。“增收”与“减负”都应注重系统性和协同性,科学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考验着智慧、定力与治理能力。可以肯定的是,当收入有增长、民生有保障,消费的底气就会更足;当底气转化为火热的消费场景、扩内需的政策落地为惠民生的获得感,中国经济就会更具韧性与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