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付消保反诈课堂--警惕“游戏”陷阱 守护支付安全

平安付消保反诈课堂--警惕“游戏”陷阱 守护支付安全

来源:鲁网 2025-04-09 12: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期,一家支付机构的工作人员小李通过风控系统监测到客户王某的账户存在异常。该账户在凌晨5点绑定银行卡后,开始频繁扫商户二维码进行大肆消费,且交易时间与正常营业场所的营业时间严重不符。小李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尝试联系客户王某。

拨通电话后,接听的却是一名9岁的小朋友。经过耐心安抚和沟通,小朋友终于说出实情。原来,他在早上偷偷使用爷爷的手机打游戏时,遇到一位网友声称可以教他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由于游戏皮肤对小朋友来说价值较高,他便信以为真。然而,在领取过程中,该网友突然翻脸,以"未成年人打游戏和领取皮肤是违法的"为由,要求小朋友查看手机提供爷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并威胁如果不提供就会抓走其父母。出于恐惧,小朋友被迫泄露了信息,且因害怕未敢告诉家人,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幸运的是,小李及时发现了异常并采取行动。在小李的引导下,小朋友的家长及时报警,支付公司也迅速采取交易拦截措施,成功避免了资金损失。

风险提示:

1.谨防“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网络诈骗。网络上声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信息,往往是骗子的诱饵。遇到类似情况时,切勿轻信,应立即向家长或监护人求助。

2.不要相信“打游戏违法”等威胁性言论。虽然未成年人应合理控制游戏时间,但打游戏本身并不违法。遇到此类威胁时,要保持冷静,及时向家长或警方求助。

平安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提示:

1.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提出的索要个人信息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时,要提高警惕。

2.设置支付账户安全验证。建议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指纹或面部识别等多重验证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擅自操作,降低被盗刷的风险。

3.妥善保管个人敏感信息。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存放在手机相册中,避免被他人获取。

4.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家长应定期与孩子沟通网络安全知识,教会他们识别电信诈骗,增强防范意识。

5.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家长应与孩子保持开放、信任的沟通渠道,让孩子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能够及时向家长或警方求助,避免因恐惧而隐瞒实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