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起搏器比米粒还小 无需电源,使用完可被吸收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4-08 09: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微型起搏器位于指尖上的一粒米旁边。图片来源:美国西北大学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了一个比米粒更小的起搏器。该临时起搏器为目前世界最小规格,无需电源,能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有效调动心脏起搏。这个小型无线装置或可微创植入患者体内,不需要时即可分解吸收,降低治疗的整体风险。

临时起搏器对于在心脏手术后出现短暂心动过缓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临时起搏器需要开展的侵入性手术有很大风险,比如感染或心肌受损,以及外部电源和控制系统造成的并发症。这些挑战在年轻患者或体形偏小患者中是最为严峻的。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设计并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演示了一个小型临时起搏器的有效性。该装置大小为1.8mm×3.5mm×1mm,比之前报道过的任何起搏器都小,而且能使用微创技术植入。该装置内的电极在遇到体液时会产生电流,从而无需外部电源或导线。这种设置能让该装置在与一个皮肤界面的无线单元配对后自主工作,该单元可检测心脏活动以及用光学方法无线控制该起搏器。

此外,该装置可生物吸收(使用寿命到期后会分解或被身体吸收),使用后无需手术取出。该装置已能在小型和大型动物模型(如小鼠和猪),以及取自器官供体的人类心脏中控制心脏起搏。团队表示,该装置或许还可改造用于其他应用,如神经和骨骼再生、创面治疗、疼痛管理。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