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装上智能“监测眼”,24小时守护交通生命线

桥梁装上智能“监测眼”,24小时守护交通生命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8 1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交通网络中,桥梁作为关键的交通枢纽,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与城市的正常运转。近日,中铁一局二公司在公司辽宁区域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力推进桥梁健康监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前沿技术打造桥梁智能“听诊器”

桥梁健康监测平台是一套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BIM+GIS三维可视化融合等前沿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系统。该平台通过在桥梁的关键部位部署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静力水准仪、振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能够对桥梁的沉降、位移、裂缝、应力、震动等关键参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化监测。

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会实时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存储与分析。平台具备综合监管大屏、业务管理端和微信小程序等多个终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终端随时随地查看桥梁的健康状况。综合监管大屏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桥梁的健康评估结果、告警统计信息、传感器状态等;业务管理端则提供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业务处理以及报表生成功能;微信小程序的便捷性让管理人员能够在移动设备上及时接收告警信息并进行处理。

多桥“体检”显成效,安全预警保平安

桥梁健康监测平台已在多座桥梁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沈阳东西高架桥、文化路立交桥等为代表的6处桥梁为例,平台通过对这些桥梁的沉降、位移、应变、震动和裂缝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记录,成功构建了桥梁健康监测数字孪生体,并配置了精准的预警告警机制。

在实际运行中,平台能够及时捕捉到桥梁结构的微小变化和异常情况。同时,平台自动生成的各类报表报告,为桥梁管理人员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维修维护计划,合理安排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技术赋能升级,开启桥梁管理新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桥梁健康监测平台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技术创新方面,平台将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海量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平台能够更精准地预测桥梁的未来状态,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桥梁健康管理。

在功能拓展上,平台将不仅仅局限于对桥梁结构安全的监测,还将逐步整合交通流量、气象环境等多源数据,实现对桥梁运营环境的全面感知。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平台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及时调整交通管制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畅通。

未来,中铁一局二公司计划将桥梁健康监测平台的经验推广至更多的桥梁设施,构建一个覆盖全市桥梁的智能化监测网络,实现对全市桥梁的统一管理与协调,提高整个城市桥梁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为市民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推动桥梁管理监测平台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图片由孔雯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