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班暨福建省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在泉州惠安县召开。活动通过“现场演示+场景观摩+专题报告”三位一体模式,集中展示了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领域的最新成果。泉州市以《“赋引创”协同发力 构建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作典型发言,系统展示了泉州通过“引进+试验+推广”推动蔬菜产业升级的实践经验。
据介绍,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蔬菜种类9类30多种,以根茎类、叶菜类和白菜类为主,播种面积90.89万亩,产量117.6万吨。近年来,泉州市聚焦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补短板、强链条、筑品牌、增效益”为导向,构建政策赋能、优机优技、模式创新协调发展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泉州模式”。
政策赋能“强引擎”
泉州瞄准蔬菜机械化短板,打出政策组合拳。
专项补助精准发力。针对蔬菜机械化移栽、胡萝卜机收等短板弱项,配套出台《泉州市机械强农行动方案》《泉州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对高效蔬菜移栽机、胡萝卜收获机等核心设备给予最高50%补助;对配套智能温室每亩最高补助2万元、智能温控大棚每亩最高补助1万元。2023年以来,共扶持蔬菜生产设施项目170个,建成设施蔬菜农业大棚9.2万亩。
载体建设提质增效。在南安建成全省首个智能化育秧(苗)中心,实现土地利用率提升80%,育苗周期缩短20%—50%;打造晋江全国冬春季胡萝卜生产和出口优势区,率先突破胡萝卜自动化播种技术,推动播种效率提高8倍,形成全省推广的技术标准;全市共创建蔬菜产业园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6个)、蔬菜产业强镇11个、蔬菜产业一村一品35个,建成33个果蔬类农产品初加工中心。
优机优技“筑内核”
泉州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突破“卡脖子”难题。
智能育苗。泉州引进意大利全自动无人值守育苗流水线,每小时处理900-1200盘种苗,实现出苗率98%以上;引进全自动育苗流水线和智能水肥调控设备,实现基质装盘、精量播种、自动化水肥喷淋,实现出苗率稳定在95%以上。
高效移植。引进久保田、东风井关、卓斐、亚美柯等国内外先进蔬菜移栽机进行试验推广,开展多品牌机型对比试验,优选适宜泉州蔬菜种植的机型,移栽作业效率提升至2亩/小时。
智能采收。承担省级胡萝卜机械化采收立项试点,先后引进德国格立莫等3款国外先进品牌的胡萝卜采收机,推动全省首个沙壤土胡萝卜机械化采收试验项目落地。机收效率可达2-3亩/小时,比人工提升近10倍,全市胡萝卜种植面积10.08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
模式创新“增效链”
从智能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提升,再到打造知名农业品牌,泉州实现产业升级闭环,不断激发产业动能。
智能农业提效增产。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无人化蔬菜工厂采用10层立体栽培架,1平方米土地可种植480颗生菜,土地利用率提升20倍;通过借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LED植物生长灯,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环境,每平方米产量达700-800公斤,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社会化服务创新升级。创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家庭农场+村集体”生产模式,连片整合黄塘溪流域1.5万亩零散耕地,建成全省首个结球生菜出口基地,通过“自动育苗设备+轨道运输车+智能水肥系统”机械化作业,蔬菜年产2.4万吨,土地利用率提升40%。
品牌矩阵提质增值。建立评审机制,每年开展知名农业品牌评选。其中,安溪龙门茭白、德化大铭生姜等9种蔬菜品种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晋江胡萝卜、安溪山格淮山入选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德化芹峰淮山、永春雪山呈祥菜等6个品牌入选省、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
当前,泉州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泉州模式”正通过此次培训班向全国推广,为全国“菜篮子”稳产保供提供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