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烟草: “青山”展新颜 “峪”谷谱华章

津市烟草: “青山”展新颜 “峪”谷谱华章

来源:鲁网 2025-04-03 13: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湘北明珠津市市,该市新洲镇青山峪村,经过常德津市市烟草专卖局长期结对帮扶,如今,已蝶变为常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呈现出一派生计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引领,“党旗飘扬”激活力

(津市烟草与青山峪村部分优秀党员共同学习)

三年前,青山峪村党员老龄化严重、组织生活缺乏活力。村党支部书记李志辉,当时还是村委委员就建议从加强党建入手来改变村里面貌,搭乘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力促村支两委与联点单位津市烟草团结协作,打好乡村振兴翻身仗。

津市烟草与单位乡村振兴工作队立足村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支部“三会一课”形式创新,定期开展联学共建,邀请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优秀党员上党课,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帮助青山峪村在村部建起“党建文化长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联户制度,将村民分组管理,每组指定一名党员作为联络人,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并着力化解。结对村民常说:“党员经常到我们家里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感到很温暖。”在党旗引领下,党员队伍得到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纷纷表示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为青山峪的发展贡献力量。

产业立村,“三产融合”促发展

(示范鱼塘)

青山峪村“半山半水半分田”,过去交通不畅,1000多亩果林品种老化、效益低下。为此,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制定“二想一找”策略,大力实施“四步走”战略。

改善基础设施。津市烟草积极筹措帮扶资金,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善村里道路,解决村民要想富,先修路的交通出行问题;发展水果种植。引进桃源水蜜橙等新品种,先期建成20亩示范基地,取得成功后全面推广;发展淡水鱼养殖。投入资金维修堰塘,把150亩堰塘作为示范点,进行科学养殖和管理,实行示范带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整合当地资源,发展农家乐、周边游等乡村旅游,通过提供特色餐饮、住宿、文化体验,促进文旅融合。在2024年,成功举办“最美乡村青山峪”乡村旅游活动,吸引1万人次游客参观游览,全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曾经的“穷山沟”变成了 “幸福窝”。

“现在村里水蜜橙产量提升了40%,鱼塘养殖产量提升了30%,还有越来越多地游客前来垂钓、体验农家乐,大家安居乐业幸福满满。”谈起村里的变化,李志辉感慨到。

生态赋能,绘就“绿富美”底色

(干净整洁的乡村一角)

三年来,津市烟草乡村振兴工作队配合青山峪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拆除空置房3处,改造卫生厕所380个,建成垃圾回收屋1座,投放垃圾转运桶16个,增设烟蒂回收箱10个,让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改该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状况,使该村在2023年获评常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誉称号。

站在青山峪村口古槐树下,近观全村,庄稼满园,绿草茵茵,村道两旁和村民房前屋后鲜花绽放,山间林木勃发,鸟鸣啁啾合着清泉潺潺。远望全村,屋舍俨然,楼房林立,村民屋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村民勤奋劳作,百业兴旺的气象互相交织。

文化铸魂,“全民阅读”育新风

(村民在图书馆查阅养殖知识)

津市烟草积极与津市市委市政府联系,经过多方奔走,帮助修缮青山峪西汉古墓群,为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提供助力。2024年,为了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津市烟草帮助青山峪村建成20平方米的图书室,捐献1000余册涵盖政治、经济、农业等类别书籍,组织村民做到开卷有益,倡导书香阅读。

烟草志愿者还定期到村图书室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专题研讨、互动问答等活动,将党的好政策编订成通俗易懂的手册,方便村民随时查看。

春来芳菲尽,奋斗正当时。得益于津市烟草的全力帮扶,青山峪村正蹄疾步稳走在乡村振兴大路上。

(郭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