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写着许多事都是关于你……”周传雄的《记事本》是秦建最喜欢哼唱的歌曲,而秦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的“你”却全都是分拣工作,里面承载着密密麻麻的故障代码、设备参数与创新灵感……
也正是这些“小”本子,助力他成为技能“牛人”,开辟了分拣设备维保的“大”天地。
图为秦建进行设备维保
以笔为犁,深耕分拣工作十八载
2007年,秦建成为济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卷烟配送中心储配部的一名分拣员。面对全新的工作,他奉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认真真地把师傅教授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一笔笔记录到本子上,并在工作中、闲暇时,随时翻看、反复背诵,再加上一次又一次的上手实践,一周后,他就能够独立操作,创下了当时分拣车间新员工独立顶岗用时最短纪录。
此后,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做笔记就成为秦建的工作习惯。他发现:设备运行,维保跟进是关键。单单做个分拣工可不成,必须得掌握维保技能。于是,遇到设备故障时他总是第一个赶到,主动向专业维保人员“取经”,认真记录故障类型、设备检查方式、故障处理方法,工作之余,他时常掏出记事本不断地翻阅、思考、研究,时而紧皱眉头思索,时而嘴中念念有词。车间里,他紧盯分拣线故障率,用数据归纳出“故障图谱”;园区内,他对照设备图纸反复推演,被同事笑称“行走的维修手册”。
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18年间,笔记越写越多,经验越积越厚,他逐渐从在别人指导下处理故障、独立处理故障、到济南市局(公司)和众多设备公司都认可的专家,实现了从设备维保的“门外汉”到技术“大拿”的华丽变身,多次获评市局(公司)分拣员标兵、先进工作者、精益管理岗位明星、“金牌工匠”“济烟名师”。
以笔为舟,越过设备攻坚千重浪
“门外汉变行家里手”的背后,是秦建以笔记本为舟的苦学之路。他向维保人员借阅专业书籍,手抄设备图纸上千张;积极参加行业培训,笔记厚度远远超出教材……
一本本笔记里藏着他无数深夜攻坚的剪影:为破解中支烟自动分拣难题,他画满37页改造草图;面对“单条烟合包”瓶颈,他记录下近百次试验数据。这份执着让技术壁垒土崩瓦解:他带团队改造立式柜挡板,建成了全行业首条中支烟自动分拣线;自制卸烟传输装置,实现了“零成本提效”……
图为秦建带领青年员工开展创新研究
以笔为炬,照亮创新创效传承路
秦建说:“匠心不是独舞,是薪火相传。”
翻开他的笔记本,专利图纸与QC成果交织成创新创效图谱。作为党员突击队长,他将“精业”化作燎原星火:带领五代线班组多次荣获全国、全省“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主导的QC项目多次获得各级奖励,并取得《一种自动控制的卷烟分拣通道》《一种条烟分拣线》《烟道自动阻拦装置》等多项专利;发起“兼职保全员”计划,将笔记内容转化为培训课件,培养出多名维保骨干,为企业每年节省维修费用12万元;创建“创新者联盟”,用废弃零件教青年员工拼装设备模型,带领团队完成四大攻坚项目,不断提升分拣效率、降低卷烟残损率……
笔记未竟,匠心聚力谱写新篇章
秦建的笔记本仍在续写:最新一页记录着DeepSeek应用于分拣系统的探索和构想。
十八年来,从第一行记录到一大摞笔记本,从青涩学徒到“济烟名师”“金牌工匠”,秦建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证明了工匠精神从不囿于方寸设备间,而在持续精进的每一笔记录中。正如他所言:“烟草分拣是千万次的重复,但笔记里的思考让每次重复都通向新的高度。”这些浸透汗水的笔记,不仅是技术攻坚的密码本,更是敬业精业的写实簿——它书写着秦建“把平凡做到极致”的奋斗诗行,更激荡着新时代烟草人“择一事终一生”的誓言铿锵!(文/图 于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