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奔腾垄上行,烟田奏响“奋进曲

铁牛奔腾垄上行,烟田奏响“奋进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2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春日的郧西,秦巴山脉间的层层梯田上,拖拉机轰鸣声此起彼伏,烟农们弯腰挥锄的身影与穿梭的农机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春耕画卷。眼下正值烟叶起垄的关键期,湖北省郧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正以“抢晴天、战田管”的劲头,带领烟农与时间赛跑,用“铁牛”犁开致富路,为即将到来的烟苗移栽打下坚实基础。

政策引路,农机“冲锋队”开进烟田

“往年这时候,找台拖拉机得跑三个村,现在合作社的农机直接开到地头!”站在自家烟田旁,湖北口乡的烟农赵大姐指着正在碎土的旋耕机感慨道。原来,今年郧西县烟草局早早联合农机合作社,组建起“农机服务冲锋队”,多台深耕机、起垄机、碎土机整装待发,随时响应烟农需求。

山地烟田坡度大、地块碎,普通农机容易“水土不服”。技术员们带着卷尺、测坡仪跑遍烟区,筛选出机身轻、转弯半径小的“山地特攻队”——深耕机加装防侧滑齿轮,起垄器能根据坡度自动调节高度,连碎土机的刀片都换成耐磨合金钢。关防乡烟农老周竖起大拇指:“这机器爬坡比山羊还利索!”

技术护航,“田保姆”全程在线

“突突突……”清晨的湖北口烟站院内,技术员老汪正给一台“罢工”的起垄机做“心脏手术”。春耕前,县里启动“农机健康行动”,“农机医生”组成巡修队,带着工具箱走村串户。油路堵塞、齿轮磨损、皮带老化……这些“慢性病”被逐个根治。烟农张大叔摸着修好的机器咧嘴笑:“去年它半路趴窝,急得我差点扛锄头自己上!”

在关防乡的示范田里,技术员小赵正在垄沟边比划:“起垄要像擀面条,宽窄均匀才透气!”围观烟农纷纷掏出手机录像。今年县烟草局把培训会搬到田间,技术员现场演示碎土深度、起垄间距等“硬指标”,还编出“碎土不过拳,起垄一条线”的顺口溜。老烟农王大爷直拍大腿:“以前光听理论云里雾里,现在看一遍就会!”

店子镇烟农老刘举着手机拍下技术员小徐测土的过程:“PH值6.2,前茬种过玉米,得减氮肥加钾肥!”今年县里给每块烟田建立“健康档案”,技术员带着检测仪走遍每一户烟农,量身定制“营养套餐”。曾经盲目施肥导致烟叶“虚胖”的老刘,如今严格按照“处方”操作,看着垄间嫩绿的烟苗感慨:“科学种田,比老经验管用十倍!”

“早起垄早覆膜,烟苗才能扎稳根!”在店子镇小坝河村,烟农们正用覆膜机给垄床“穿新衣”。针对往年移栽晚导致的病害问题,县烟草局今年推行“早整地、早施肥、早起垄”策略,组织合作社集中作业,全县90%烟田在雨季前完成起垄覆膜。烟农鄢大姐指着自家烟田笑道:“往年人工起垄累断腰,今年机器两天搞定,省下时间还能去打工!”

多方联动,共绘春耕“同心圆”

大新川村的烟农不再单打独斗——合作社提供从碎土到移栽的“全托管”服务,每亩收费比市场价低15%。翻开账本:“我们集中采购农资省成本,农机连轴转提高效率,烟农省钱,合作社增收,双赢!”如今县里面的合作社承接了70%的烟田作业,真正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

春耕期间,县烟草局的驻村工作队开启“突击访”,哪家农机不够用、哪块地墒情差,问题不过夜。湖北口乡烟农陈师傅家的起垄机半夜故障,一个电话,技术员打着手电筒两小时修好。老陈感动地说:“以前遇到问题干着急,现在干部比自家亲戚还上心!”

站在关防乡的示范田边,但见起垄机驶过之处,褐色的泥土如波浪般翻卷,笔直的烟垄向着远山延伸。烟农们算着经济账:机械化让亩均用工从8个降到6个,加上增产提质,每亩多赚300元不是梦。而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年轻人开始返乡开农机,老把式们学起了手机订服务,传统农业正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乡村振兴的火花。

春风吹过烟垄,送来泥土的芬芳。郧西烟草人用铁牛作笔、汗水为墨,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藏粮于地、藏富于民”的新篇章。当金秋时节,这片土地定会以满目金黄,回报今日的耕耘与期盼。(图片由曾子涵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