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

2025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2 12: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1日电 4月1日,"生命·希望——2025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中国医科大学和平校区礼堂举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何维,辽宁省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单义,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东,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斌,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白岩松,"人民英雄"张定宇、"当代雷锋"郭明义等出席活动。

活动中,何维会长向捐献者家属代表表示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张定宇教授被聘请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公益大使"。张定宇、郭明义、凌锋以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共同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为挽救垂危患者生命、服务医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活动现场以沙画、朗诵、讲述、情景剧、歌舞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了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器官移植受者、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和崇高的大爱精神。此前,在辽宁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广场还举行了"生命希望·爱暖归途"现场缅怀纪念活动,为26位捐献者举行公益安葬仪式。

人体器官捐献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自2010年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试点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各级红十字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倡导"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稳步推进器官捐献宣传动员、意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各项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由红十字会参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器官捐献之路。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705万,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8万余例、遗体捐献6.3万余例、角膜捐献11万余片,挽救了17万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为10万余人带来光明,服务了医学教学和科研,成为我国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全国已建成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280余处,每年清明节期间,各地红十字会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缅怀纪念活动,营造捐献光荣的社会氛围,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器官捐献这项大爱奉献的事业中来。

本次活动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辽宁省红十字会、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辽宁省红十字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西郊卧龙墓园协办,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音乐学院、辽宁芭蕾舞团、浙江省红十字会、安徽省红十字会、重庆市红十字会、福建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南京市红十字会、温州医科大学、福寿园国际集团等单位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民政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相关部委,以及来自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红十字国际联合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等有关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有关部门、各省级红十字会、辽宁省有关部门以及捐献者家属、移植受者、协调员、志愿者、医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代表350余人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