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对华竞争,跳不出“斗而不破”这个圈

特朗普重新上台以来,科技竞争仍是其对华政策的重心之一。然而,不论美国政商精英内部还是美国及其盟友之间,都存在利益矛盾,不足以支撑美国继续推进对华战略竞争。

“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对华竞争,跳不出“斗而不破”这个圈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5-03-29 11: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导读

特朗普重新上台以来,科技竞争仍是其对华政策的重心之一。与拜登时期联合盟友孤立中国的策略不同,特朗普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上更倾向于“全面脱钩”,试图全方位压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维护美国的优势地位。然而,不论美国政商精英内部还是美国及其盟友之间,都存在利益矛盾,不足以支撑美国继续推进对华战略竞争,甚至发起“新冷战”。中美对抗虽将长期持续,但仍会保持“斗而不破”的状态。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17年1月,特朗普首次就任美国总统。当年年底,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布对华“接触”政策终结,要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由此,美国正式开启对华战略竞争时期。从2017年到2024年,由于美国开启对华战略竞争并在各领域推进一系列打压、遏制和围堵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持续下滑并陷入建交以来的历史低谷。历经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不断演进,已全方位完成系统化构建,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弹“竞争、合作、对抗”老调,同时认定中国为“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基于此,拜登政府强调将致力于修复和提升盟友关系,立足“投资、联盟、竞争”,制定了在地缘政治、新兴科技等多领域同中国开展战略竞争的政策。报告对中国的角色以及未来中美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三次将中国描述为“怀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且在经济、外交、军事以及技术等方面具备实现该意图的有实力的竞争者”。

近年来,美国国内主张对华遏制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已演变为一种扭曲的“政治正确”。美国两党超越党派分歧,一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正在推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策略的加速落地。许多国会议员纷纷提出并推动一系列旨在遏制中国发展的立法提案,并在两党的默契配合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试图从法律层面构建起对华科技封锁的框架。

图片来源:新华社

梳理前两届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可以发现,科技战始终贯穿其中,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核心手段。特朗普政府在行事准则上更倾向于现实主义和单边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出发点,不遗余力地运用各种手段来推动政策的实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上倾向于极限施压,以“全面脱钩”为主线,通过胁迫手段促使盟友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并借助各种严苛的技术、人员和资金往来限制措施,试图扼杀中国相关产业。

与之不同的是,拜登政府的执政理念融合了新自由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拜登政府将科技领域专业人士视为战略规划的关键力量,积极邀请其参与科技战略谋划。而且,拜登政府成员多为民主党建制派,他们凭借与学术界长期的紧密合作,整合各方智慧,权衡诸多因素,制定了逻辑严谨、更具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科技战略。

在对华科技战略方面,拜登政府采取了更加审慎的“部分脱钩”策略,针对人工智能、5G、生物科技、量子信息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极为细致且全面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行“小院高墙”战略,强调联合盟友构建“民主技术联盟”,企图通过制定国际规则、推动相关法案、动用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电信许可证和设备授权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华科技出口和产业投资的限制;同时积极联合盟友,意图在半导体领域孤立中国。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通过趋势判断,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也面临诸多限制。从内部来看,首先,美国两党在对华合作意愿上分歧日益明显。在对华战略竞争层面,民主党的目标设定相对稳定且清晰,十分注重把控竞争的强度与节奏,展现出强烈的管控意愿,主张同中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债务、粮食等各类挑战,认为中美两个大国如果不合作则难以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反观共和党,其对华合作的意愿明显不足,认为中美存在根本性对立,使得双方在全球治理领域难以达成合作。

其次,美国政界对华强硬派与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例如,当拜登政府强行针对中国市场进行芯片出口管制时,英伟达迅速推出了无需美国出口许可证的“特供版产品”。

从外部来看,美国拉拢盟友构建遏华联盟的努力成效有限,盟友基于自身利益,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均未全力配合美国。近年来,美国在外交政策、国际事务处理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不确定性。在技术与价值观领域,美国盟友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而在经济层面,中国又是它们绕不开、必须合作的伙伴。这种复杂的关系促使美国盟友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呈现出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一方面,它们需要在美国的不确定性中权衡;另一方面,它们又要在同中国的竞争和可观的经济利益之间做出抉择,这些都是美国推动建立遏华联盟的内在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试图重新主导高科技产业链,进一步打压中国科技创新和高精尖制造业的各种行为面临的种种限制,反映出其无法与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完全“脱钩断链”的现实,同时也为中国实现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新动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府团队成员曾在不同场合发表过对华强硬主张。特朗普及其团队成员持有比较明显的共识,都认同“美国优先”,都希望在对华互动中使美国利益最大化,都主张对华战略竞争框架要延续打压和遏制的基本政策方向,激进化趋势或将更为明显。然而,由于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技术精英、反华鹰派和务实派三大派系,他们在核心议题上存在持续争论,这种内部张力可能影响政策的延续性。

此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点是变革美国、重塑美国和世界的关系。无论是从特朗普2024年的竞选造势,还是从他2025年1月20日上任以来的政策实施来看,中国议题始终没有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从特朗普变革美国和重塑美国与世界结构性关系的方式来看,其眼中的中国既是美国“最大的竞争者”,又是基于美国利益中心主义原则重塑世界秩序的重要合作对象。整体来看,特朗普政府仍会坚定实施“美国优先”政策,推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治议程。“特朗普2.0”的主要对华经济政策将集中在直接打压,包括关税、出口限制、投资限制、金融与科技制裁四大领域,其广度和强度均将超过以往,在短期内集中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较高。

展望未来,“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走向受到高度关注。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不断搅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背景下,美国对华持续开展战略竞争,甚至推动“新冷战”,既难以实现美国的目标,还会给自身及全球带来负面影响。未来,中美对抗性矛盾仍将存在,但仍可能会保持在“斗而不破”的状态,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演变也不会跳出这个趋势。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英文版标题为 "Compete without breaking tie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