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厦高铁跑出“加速度”,擘画区域发展 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8 16: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3-28 16: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2日,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在前期逐级提速、联调联试的基础上,进行最高测试速度等级提速试验,试验列车顺利跑出了385公里/小时的试验目标速度值,实现了联调联试阶段性目标,为项目按期顺利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渝厦高铁重庆段的联调联试不仅刷新了西南高铁测试速度纪录,更在巴渝大地上刻画出新时代的交通经纬,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东南沿海的深度交融架起“黄金走廊”。

速度突破,见证中国基建硬实力。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250公里,桥隧比高达92.7%,穿山越岭的施工难度与智能铺轨技术的创新应用,彰显了中国基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能力。385公里/小时的速度背后,是精密调度系统、生态保护工艺与施工效率的全面突破,为中国高铁技术再添一张“世界级名片”。

时空重构,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渝厦高铁重庆段通车后,重庆主城至黔江的通行时间将从4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时空距离的消弭,让“双城生活”变为现实。武隆喀斯特的奇峰异石、彭水阿依河的碧波清流,将借高铁之力融入“2小时旅游圈”,让“晨观洪崖洞夜景,午赏天坑地缝奇观”成为常态。这条“黄金走廊”更串联起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厦漳泉城市群,推动资源互补,形成“西联东拓、南北贯通”的经济联动格局。

绿色动脉,织就生态经济共生网。渝厦高铁的建设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线路绕避生态敏感区,施工中采用围挡降噪、植被修复等技术,将轨道化作串联武陵山脉与长江水系的“绿色丝带”。高铁的低能耗与大运量优势,不仅为“碳达峰”目标贡献交通方案,更激活沿线生态红利——武隆、黔江、彭水等区县将借高铁“出圈”,文旅产业从“周末流量”升级为“全域热度”。

经济赋能,共绘协同发展新蓝图。渝厦高铁的贯通,是速度与民生的交响,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里程碑。随着未来与黔张常铁路、常益长高铁的连通,重庆至长沙最快4.5小时可达,长江经济带“水陆空”立体网络进一步完善。这条钢铁动脉,将以“硬联通”促进“软融合”,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东西部高效流动,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民族团结提供持久动力。

高铁飞驰,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澎湃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渝厦高铁的“加速度”,正擘画出山城与海港共舞、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时代新篇。(吴坤、梁艺菲)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