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台30兆帕氢能管束车成功投运

全国首台30兆帕氢能管束车成功投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7 16: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27日电(记者 郑欣)3月27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氢气提纯装置现场,我国首台30兆帕氢气运输管束车顺利充装650公斤燃料电池氢后,缓缓驶出厂区,前往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昌平西关加氢站,标志着我国氢能运输实现了从20兆帕到30兆帕的跨越。

相较于传统20兆帕管束车,30兆帕管束车卸氢量提高一倍、单车运氢成本可降低约30%,对推动产业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储运是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高压气态运输仍是主流的氢气运输方式,我国普遍采用20兆帕管束车进行运输,目前该压力的车型平均每车实际卸氢量仅220公斤,氢能的运输成本高昂、效率较低。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燕山石化率先试点采用30兆帕管束车,实际卸氢量可提升至450公斤左右,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本。

燕山石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氢生产企业。为适配30兆帕乃至未来更高压的氢气管束车,燕山石化加强攻关,在装置设计阶段前瞻性优化配置了33兆帕大排量氢气充装压缩机,在国内首创30兆帕和20兆帕并行的氢气增压加注方案,实现了氢能装置与加氢站同时具备30兆帕管束车的装卸氢能力,推动30兆帕氢气管束车成功落地应用。此前,燕山石化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氢能保障任务,建成全国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投用首套自主研发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累计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氢气近3800吨。

中国石化积极推动氢能交通发展。中国石化持续打造第一氢能公司,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4座,实现京沪、京津、成渝、沪嘉甬、济青和汉宜高速等多条“氢能走廊”通车,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继续巩固和完善氢能产供储销网络,持续探索可推广、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悉,当天北京市有4座新建加氢站同步投运,分别位于昌平西关、通州腾达、通州马驹桥、朝阳王四营,初步形成覆盖京津冀重点区域的氢能补给网络。其中,昌平西关、通州腾达为中国石化新建加氢站,可服务公交、物流、乘用车等多场景需求。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在北京共有加氢站7座,助力首都氢能网络建设,推动氢能交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丹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