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的“空中芭蕾” ——江西九江彭泽棉船风电项目配套线路跨越长江组立高塔特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1 14:1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3-21 1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阳春三月,万里长江彭泽段,江风吹拂人面。3月17日,一段绵绵雨季后,天公终于放晴。在江中央的棉船岛上,江西省重点工程棉船风电项目的配套线路送出工程9号塔组立现场,一场150米左右的“空中芭蕾”正在上演。百米高空之上,双平臂抱杆缓缓起吊,将重达数吨的钢管塔材一段一段吊至空中;在塔上的江西送变电中建公司作业人员精准对接,有序安装在雄立江畔的铁塔之上,这标志着棉船风电项目配套线路工程进入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

棉船,是九江市彭泽县东北部的一个江心岛,也是该县的一个下辖镇。棉船镇位处赣北长江中心,为江西省最北门户。为积极践行国家“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联合多方力量,着力将棉船岛打造成“万里长江第一零碳岛”,并纳入江西省“十四五”碳减排示范项目。棉船风电项目是“零碳岛”的主项目,于2023年11月动工建设。其中,棉船风电项目配套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由江西送变电中建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建,中建公司具体负责跨越长江段两基高塔的组立和跨江放线作业。

图说:3月17日,江西省重点工程九江彭泽棉船风电项目配套线路工程建设高效推进,图为江西中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组织参建人员在长江彭泽段开展跨江组塔作业。 (聂飞摄)

“这是省内首次在长江江畔组立这么高、这么重的铁塔,没有经验可循,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江西送变电中建公司安全总监张凯介绍。长江江面宽阔,水文气象复杂,加之铁塔高、吨位重,施工难度极大。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团队进行了数个月的技术攻关,最终确定了“分段吊装、空中对接”的施工方案,即铁塔较低部分采用大型吊车组立,较高部分采用双平臂抱杆,有效解决地形局促、铁塔超高的建设难题。

棉船风电项目两基跨江高塔分别为线路9号塔和10号塔,铁塔全高为169.8米,单基塔重约270吨。17日下午2点,随着一声令下,抱杆“双臂”同时启动,地线横担塔材缓缓离开地面,这是位于岛内的9号塔的最后一片塔材吊装作业。现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空中。

“慢一点,再靠近一点!”高塔上作业负责人蒋捷通过对讲机,与江西送变电机械化施工分公司机械抱杆操作手罗耀辉进行沟通。高空中的塔材沿着抱杆的长“手臂”慢慢移向塔身,由塔上作业人员接应到位,通过螺栓紧固与原塔身连成一体。

罗耀辉说,塔材吊装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控制好平衡。“塔材体形庞大,基本上每一吊重量都超过3吨。在百米高空,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下午4点左右,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作业,9号塔最后一段塔材终于成功吊装到位。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当天作业完成、下到地面后,高塔上作业负责人蒋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长舒了一口气。他接着说,“不过我们的活还没有完,岛外的10号塔还没有封顶,等塔顶那段组立完,才是大功告成的时候。”

在现场,工程项目经理刘勤建忙个不停。组塔之初,天气一直阴雨绵绵,组塔现场地面一片泥泞。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他和工友们只能是看准时机,在符合作业条件的情况下,抢抓时间开展吊装作业。

“早出外归,风吹雨淋,确实不容易。但是塔上的兄弟们更辛苦,一呆就是一天。”刘勤建说,“但一想到我们是在守护一江绿水,为建设美丽家乡做贡献,再苦再累也值得。”

刘勤建的话,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长江江面上,与高耸入云的铁塔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九江棉船风电项目不仅是一项能源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助力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无碳岛”,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通信方式:钟家斌(15083549446)

工作单位: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