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发或为两次物种大灭绝“元凶”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3-20 08: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超新星爆发或为两次物种大灭绝“元凶”

德国基尔大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至少经历了两次由超新星爆发引起的大规模灭绝事件。研究称,这些强大的爆炸可能是晚泥盆纪和奥陶纪灭绝事件的幕后推手,分别发生在3.72亿年前和4.45亿年前。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生命周期末期的一种现象。这种爆炸不仅能够传播重化学元素,还有助于新恒星和行星的形成,但如果发生得太接近地球,也会对地球生命造成毁灭性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这类爆炸可能曾剥夺了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导致酸雨并使生物暴露于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之下。

据研究,奥陶纪大灭绝导致约6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失,而晚泥盆纪大灭绝则造成了大约70%的物种灭绝,并显著改变了古代海洋和湖泊中鱼类的多样性。研究还指出,太阳周围1000秒差距(约3260光年)内的超新星爆发率与这两次大规模灭绝的时间点相吻合,表明超新星可能是这些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集中在距离太阳20秒差距(约65光年)范围内的超新星爆发频率,通过对比已知数据,支持了超新星作为这两起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原因。幸运的是,目前预计未来100万年内仅有两颗恒星——心宿二和参宿四,可能成为超新星,而它们均位于超过500光年之外。根据计算机模拟,这样的距离不太可能对地球产生影响。因此,当前看来人们还是相对安全的。(记者张梦然)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