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8日电(记者 刘坤)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龙倜提出一项建议,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公立医院“人工智能+医疗”的支持力度,助力公立医院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当前医疗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凸显,传统医疗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正逐渐展现出重塑医疗健康格局的潜力。它在疾病筛查、辅助诊断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优势,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李龙倜代表指出,公立医院在推进“人工智能+医疗”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尚未完善,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推广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上也相对薄弱,难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
对此,李龙倜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应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公立医院开展“人工智能+医疗”试点项目。例如,设立专项资金,对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公立医院给予资金奖励,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
李龙倜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相关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公立医院输送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升现有医护人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李龙倜代表希望能够推动公立医院“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