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共生激活力,多元发展增效益

立体共生激活力,多元发展增效益

来源:鲁网 2025-03-05 16: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烟草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烟薯”间作和“油菜+烟叶”轮作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农业发展新路径,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立体间作:一地双收,激活土地潜力

“烟薯”间作模式是唐河县烟区农业创新的亮点之一。该模式巧妙利用烟叶与红薯生长周期的互补性:烟叶夏季生长旺盛,红薯秋季丰收,实现“空间换时间、一地双收益”。唐河县古城乡烟叶收购点烟农江永松介绍说:“烟叶和红薯搭伙种,烟叶的收成不影响,红薯还能再挣点,两样加一块儿算下来,比原先单种一样能多赚两成。”今年,江永松准备再种80亩“烟薯套”。

图为已起垄烟薯套地块

此外,红薯根系发达,能有效疏松土壤、抑制连作障碍,同时降低烟田温度,为烟叶根系发育创造有利环境。这种“以短养长、以养促产”的生态循环模式,既提升了土地综合产出,又缓解了土壤退化问题,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增益。

科学轮作:茬口优化,唤醒土壤活力

在推广“烟薯”间作模式的同时,唐河县烟区还积极探索“油菜+烟叶”接茬种植模式。该模式利用油菜和烟叶的生长时间差,实现一年两熟,双向增收。

烟叶采收后,抢种耐寒油菜利用油菜根系固氮、秸秆还田等特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烟田病虫害。据测算,轮作田块亩效益能提高15%以上,真正实现“春收油菜夏收烟,一块土地两份钱”。“烟—油轮作”模式已成为修复土壤、提升效益的“黄金组合”。  

图为油菜接茬地块

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郭付建表示:“油菜+烟叶”接茬种植模式的成功试验,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该模式已从试验田走向规模化推广,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联农惠农:科技赋能,夯实增收根基

为确保创新模式落地见效,唐河县烟草分公司构建了“技术指导+科研支撑+产业延伸”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定期培训、田间示范、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帮助农户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联合科研机构攻关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课题,持续优化作物茬口与空间布局。

此外,当地以烟叶产业为核心,推动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例如,红薯深加工产品拓宽销路,油菜籽榨油提升附加值,形成“稳粮稳烟、多业共赢”的产业格局,为农民增收开辟可持续路径,烟农收入同比提升了50%左右。

从“单一作物”到“立体共生”,从“土地透支”到“生态循环”,唐河烟草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模式突破,实现了土地增效与生态富民的双赢。未来,唐河县烟草分公司将继续加大农业创新力度,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探索更加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续写土地增效和生态富民的崭新篇章。(王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