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25日电 2月23日,由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以下称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多位业内知名院士、专家、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优秀管理者受邀参会,发表了他们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真知灼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在大会致辞中表示,要深化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走出中国的医学之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指出,学术组织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整合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等优势资源,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探索,引入真实世界数据用以支持中西医结合标准的制定、实施与评估以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的评价,助力提高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防病治病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
在大会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从现代技术、现代思维、现代方法角度阐释对传统医学的认知。他强调,要深刻理解和辅助两个转化,把医学的问题、卫生的问题转化成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然后把科学结论再转化成实际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崔勇副院长代表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作主旨报告。结合全国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基线调研情况,以及中日友好医院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的相关经验、举措,他建议,要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强中医临床学科建设,构建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中医药队伍建设,依托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我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
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周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杜庆锋院长也分别分享了各自医院中西医协同人才培养、疗效提升、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会上,中心为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颁发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仝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西医结合事业在守正创新中开拓前行,但仍面临三大核心命题:一是构建贯通中西的理论体系,二是建立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三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全行业要从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原始创新、深化育人改革、强化示范引领等四个方面去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会上,中心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启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暨首轮全国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系列规划教材编写仪式"。
大会还为晁恩祥、许润三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及其弟子举行传承谱系发布暨赠书仪式。
为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发布首批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优势病种开放研究项目。首批项目聚焦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四大慢性的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由各"旗舰"医院通过组建协作网络,联合申报开放研究项目。
会前,还召开了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会、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筹备会议,就如何凝聚全国中西医学科力量,搭建中西医协同发展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守正创新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