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旅游列车:书写“最美夕阳红”的时代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1 14:4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2-21 14: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亿万老年人的心田。这趟以老年群体为核心服务对象的“银发号”专列,既是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精准回应,也是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激活银发经济的重要引擎,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适老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从“出行痛点”到“幸福支点”,银发号破解老龄社会新命题。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占总人口的22%,老年旅游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20%以上。然而,传统旅游服务中“设施不适老、行程节奏快、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让许多老年人对“说走就走”望而却步。“银发号”的诞生,正是以全链条适老化改造为核心,将列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移动的康养乐园”。车厢内增设无障碍通道、防滑地板、可调节座椅,配备专业医护团队及急救设备,甚至将医保异地结算服务延伸至列车诊疗环节。这些细节上的关怀,精准击中了老年人“怕摔倒、怕生病、怕麻烦”的心理痛点。亦如日本阿苏温泉酒店在适老化设计中的经验启示,只有以“老年视角”重构服务逻辑,才能让银发族彻底摆脱出行中的“后顾之忧”。

从“单一运输”到“复合场景”,银发号重构文旅产业新生态。“熊猫专列”开行4年以来,与沿线康养基地形成产业联动,推动了健康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在长三角地区,“铁路+社区”的预约服务体系让适老化改造走出车厢,走进社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银发旅游列车以“一线多点、昼游夜行”的模式,串联起城乡分散的旅游资源,成为连接文化体验、康养旅居、消费升级的新纽带,让老年游客在移动中感受地域文化,在慢行中享受深度体验。此外,银发旅游列车还通过整合沿线“吃住行游购娱”资源,带动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非遗技艺活化、乡村民宿兴起,在满足老年人短途休闲需求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可以说,银发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双向奔赴”,正变得清晰可见。

从“服务升级”到“社会变革”,银发号折射适老化转型新思维。结合各地区实践来看,银发旅游列车开行的意义,已经深入到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成为社会适老化转型的一个缩影。铁路部门升级改造软、硬件设施,景区优化无障碍通道与休息区,旅行社精心设计“慢游”路线,监管部门严打低价购物陷阱。这些系统性改造,都体现了对老年人从“个体关怀”到“制度设计”的跃升。从深层次看,它还回应了老龄社会的核心矛盾——如何让老年人不仅是“被服务对象”,更要成为“社会价值再创造者”。新一代银发族具备开放心态与消费能力,他们通过旅行重新定义老年生活,甚至以“移动的银发流量”填补旅游淡季缺口,反哺地方经济。这种“积极老龄化”理念的落地,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发旅游列车的轰鸣声,承载着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鸣响了中国适老化社会建设的号角。当这趟“金色列车”穿梭于山河之间,它不仅成为老年群体“老有所乐”的载体,更将成为驱动消费升级、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的强劲引擎。期待未来,更多银发族能乘上这趟列车,在流动的风景中书写出更多“最美夕阳红”的时代新篇章。(文:郑力才,图:邹雨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