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在投入实际应用之前,也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在上海张江,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技术学校”,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这里训练。这样的一个训练场到底是什么样的?
总台央视记者 高 媛 : 这里是位于上海的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是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我身后的几台机器人,有的在学走路,有的在打太极拳,和人一样,首先学会走路和控制四肢,才能进行更复杂的作业。
这里就像是一个机器人的技能学校,来自十几家企业的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训练。专家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也可以说是“熟能生巧”,输入的数据和训练的次数越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高。
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总体负责人 刘宇飞: 人形机器人会和人做着一模一样的动作,人就像是机器人的教练,通过头戴式视觉系统向机器人映射,从而让机器人来学习和模仿这些动作。在机器人模拟清理核电设备大型换热管板的场景中,核电作业真实场景高温、危险,要重复地清洗近百个微小的空洞,是一个枯燥、危险的工作,通过高精度的识别和动作训练,让机器人形成自主作业能力,希望未来能实现人80%的工作效率,辅助人从事危险的工作。
这里不仅有工业场景的训练,这里还有一个机器人的足球训练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刚刚在机器人世界杯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际上训练机器人踢足球,是为了提升机器人视觉感知、控制能力、策略能力,可以让机器人变得更快、更聪明。未来,在医疗、康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可以说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前夜,这里的训练量已经达到了每天102台,并且部分人形机器人已经完成训练,实现真实场景应用落地。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张昊 郭恩友 武文帅 杨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