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海外实践团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

清华大学海外实践团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

来源:鲁网 2025-02-14 18: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月16日至17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联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精心组织研究生海外寒假实践支队,奔赴新加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次交流旨在汲取前沿学术理念,深化国际合作,为研究生拓展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搭建桥梁,助力其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一、南洋理工大学:洞察增材制造前沿动态

(一)实地调研:解锁技术奥秘

1月16日上午,实践支队抵达南洋理工大学3D打印中心。该中心作为增材制造领域的杰出代表,其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建筑工程等核心产业,于国际舞台上彰显卓越影响力。中心研究人员以详实的讲解,为支队成员勾勒出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前沿轮廓,并引领实地观摩先进实验设备与丰富样品陈列。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欧阳礼亮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底蕴,与研究人员就增材制造工业应用关键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相关研究领域注入新的思路与方向。

图为实践队参观南洋理工大学3D打印中心。季馨婷 供图

(二)学术交流:共绘合作蓝图

当日下午,一场高规格的学术交流会在双方的热切参与中拉开帷幕。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欧阳老师及毕博同学代表院系,全面且系统地阐释了机械工程系的研究方向布局、教学理念革新及国际合作拓展态势,生物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成为全场焦点,引发与会者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

学术汇报环节,机械系博士生王子萱以扎实的科研实力,精彩呈现“在轨肿瘤模型3D打印”的前沿成果,深入解读利用微重力环境探索肿瘤生长机制的创新路径;郭龙师兄则围绕“复杂结构材料仿生设计”课题,从理论基石到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系统剖析,为材料工程创新发展提供生动范例,激发在场师生的深入研讨。

图为实践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学术汇报。 梁永启 供图

专访阶段,南洋理工大学Way Yee  Yeong院长基于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与深邃的学术见解,着重强调跨学科视野与实践能力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清华学子卓越的工程素养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两校未来深度合作寄予殷切期望。Zhou  kun教授进一步挖掘两校在科研协同、学生交流项目的潜力,坚定表达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决心。

图为清华大学欧阳礼量教授与南洋理工大学Way Yee Yeong院长交流。梁永启 供图

交流尾声,支队成员漫步南洋理工大学校园,参观TheHive等标志性建筑,其将绿色环保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彰显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理念,给支队成员留下深刻印象与思考。

二、新加坡国立大学:探秘多领域尖端技术

(一)实验室参访:领略科技魅力

1月17日,实践支队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上午,成员们深入参访NUS的增材制造相关实验室,如NUSAM center和Professor  ZhaiWeis Lab,近距离感受尖端技术魅力,深入了解其在医疗器械个性化定制和教育模型制作中的多元应用场景。YAN  Wentao教授和崔英杰博士细致讲解立体光固化成型(SLA)和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的最新成果,通过现场演示与案例展示,凸显增材制造技术在高效生产中的独特优势,激发成员对高分子材料在该领域应用潜力的浓厚兴趣。金属3D打印实验室负责人介绍电子束熔化(EBM)和激光粉末床熔化(LPBF)技术在航空航天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展示工艺优化及缺陷检测的最新进展。支队成员积极互动,就改进金属打印工艺提出疑问,收获详尽解答,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

(二)文化体验:拓展国际视野

实验室参观间隙,支队成员在NUS师兄陪同下漫步校园,参观CJKoh Law Library和University Sport  Centre等地标建筑,并在NUS工学院楼下合影留念。成员们亲身感受NUS开放多元的国际化学术环境,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广阔全球视野和实践机会。这种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不仅为学生汇聚丰富学术资源,更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筑牢根基,进一步拓展支队成员的国际视野。

三、交流成果与展望

(一)交流成果:满载而归

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实践支队成员系统掌握新加坡在增材制造、触觉感知、工业5.0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深度领略NTU和NUS的国际化科研环境与人才培养模式。南洋理工大学的增材制造研究成果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先进再制造技术,为支队成员开启全新研究与实践路径。与两校师生的深入交流,不仅拓宽学术视野,更激发成员思考如何将国际先进技术与国内科研有机结合,为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未来展望: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将秉持探索创新精神,持续深耕新加坡地区,挖掘更多合作机遇。一方面,深化与新加坡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另一方面,积极借鉴新加坡科研与产业结合的成功经验,探索契合国内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学院将持续支持研究生海外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化学习交流机会,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推动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发展、增进国际科技教育合作贡献清华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为南洋理工大学合照。于济川 供图

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不仅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中新两国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加强与国际顶尖高校的合作,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通讯员  霍文轩 梁永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